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行业动态 > 打造好看的主旋律,《埃博拉前线》的“正”与“奇”

打造好看的主旋律,《埃博拉前线》的“正”与“奇”

时间:2022-06-07 15:06: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6-07 15:06:01 来源:行业动态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 编辑|夏添

“国产剧能做得这样扎实,值得鼓励。”

12月8日《埃博拉前线》在腾讯视频开播,第一集里18号病人入院发病的戏就让许多观众记住了这部剧的“真实”。P4实验室里与病毒接触、谢云虎间接接触等情节让“看实验室的戏忍不住远离屏幕”、“现在感觉空气都是脏的”等观众反应格外真实。

剧集播出接近一半,观众的观感也在发生变化,第5集援非医疗队出发后,医护人员群像的打造和抗疫故事的展开,让观众的体验感已经进一步转向共情和感动。从观众的入戏,可以发现《埃博拉前线》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层面实现了相当高的完成度。



《埃博拉前线》由腾讯视频出品,无止境文化承制,方芳、茅熠担任总制片人,南柯总编剧,杨文军总导演,罗晋、毛晓彤领衔主演。以2014年的真实事件为核心原型,《埃博拉前线》不但真实传递了埃博拉疫情下中国医护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不辱使命,更通过一系列类型化手法实现了观感的“好看”,从选题、创作到制作都可以为下一阶段主旋律内容开发打开思路。

以正和以奇胜

主旋律 类型化再现抗疫“战争”

埃博拉病毒,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同列为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的烈性病毒。在《埃博拉前线》故事发生的2014年,埃博拉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药物可治疗,死亡率可高达50%-90%。

2014—2015年期间,中国先后数次派出多支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队远赴非洲,帮助当地人民共同抗击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当《埃博拉前线》选择以这段惊心动魄的过往为故事原型,不但承担起一份不容有失的重任,事件本身激荡人心的魅力也奠定了《埃博拉前线》“好看”的内容基础。



在某种程度上,《埃博拉前线》主旋律 类型化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故事本身就预设了路径。但随着剧情逐渐展开,《埃博拉前线》的价值表达和讲故事的方式还是有不少惊喜。

一方面是主旋律人文视角的“正”,成为观众认知和共情的入口。这主要得益于医护人员群像的打造,他们既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当国家使命到来,他们会是最美的逆行者。剧中没有每个人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在飞机上留给归国医生的寄语里关于“医院里的花开了”、“燕都省今日温度34度”的怀念,表现出的心向光明、直面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格外令人动容。



另一方面冯刚因为改建未完成而拒绝病人入院,却难受得一天吃不下饭,这种大局为重、自我保护的理性与医者仁心的感性的交织,也恰恰是让剧中医护人员的坚守更加动人和伟大的支撑点。从郑书鹏在严格防护的前提下进入桑宜村疫区,到谢云虎怀疑被感染后毅然自我隔离,再到“小蚊子”被病人喷了“一脸血”、从害怕转为继续救治病人,医护人员们以鲜活的形象表现着新时代战疫的艰险与坚持,成为当代人会真正认同的主旋律表达。



再说说类型化叙事的“奇”。首先从故事上来说,何欢调查钻石走私的故事线带来的悬疑质感,与战疫主线产生了有机联动,比如乌尔曼身份这条支线,从视频拍摄开始设置的悬疑直到通过一个手势揭露谜底,整体拉动了可看性。



而在手法上,《埃博拉前线》从内容节奏到镜头语言都加入了不少类型化的处理方法,新到来的援非医疗队进入卡巴利亚后,先是目睹了掩埋处理尸体的现场,又经历了道路设施差、天气条件恶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阳光下的一场升旗仪式,则宣告着他们做好准备后的新开始,以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制造出反差和爽感。



“战役以一种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方式直接打响,这场战役不只是简单的医学治疗。”援非抗疫的主旋律表达通过类型化叙事完成了统一,成为提升观看体验、更好传递理念的一种路径。

立足写实

专业性与敬畏心成就差异化质感

《埃博拉前线》里中卡友好医院改建这个大工程或许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从空间利用到配合抗疫的整体思路,到P3实验室的安装和使用,甚至卡方医护人员培训的整体流程都在白板上用镜头正面拍了下来,各方面细节毫不露怯。在国内医疗剧的层面来说,这样专业领域的高完成度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据前期资料看,《埃博拉前线》邀请包括援非医疗队队长在内的多位业界专家给予专业指导,大到P3、P4 实验室的设计,小到涉及眼睛取眼内液、妇女分娩、外科手术等情节,甚至医疗用具摆放的位置,整体都要经过“剧本采访-写作-相关专业高级专家逐字校对-定稿”这一流程,拍摄现场也有专业医生指导。

这种专业性与敬畏心奠定了观看时候的“写实”质感,以当下国产剧少有的匠心,为这个动人心魄的救援故事搭建起令人信服的背景和舞台,一些细节也被认可。其中全景展示郑书鹏进入P4实验室并全程操作绝对是“艺高人胆大”;再现范依林夫妇在非典期间的记忆时,不同时期防护服的样式也有细致的考据,脸上的口罩印子非常真实。



除此之外,对非洲大陆的还原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真实感。开拍之前《埃博拉前线》主创人员组成考察组去往非洲实地采风,才有了片中大到热闹的篝火晚会、庄严的新生祈福仪式乃至一条毯子式样的细节把控。

在此基础上,拍摄的镜头视角对写实质感进一步突出,比如基于纪实性的风格以及特殊环境下的情节特征,《埃博拉前线》多处采用“一镜到底”以保持影像风格的流动,热闹的篝火晚会现场,一个镜头拉出当地人的热情与郑书鹏的不适应;桑宜村被袭击的时候,随着何欢跑动的主观镜头渲染着混乱与悲伤。



从医疗专业领域的内容把控,再到非洲大陆地域文化和质感的还原,《埃博拉前线》在制作层面的写实打造了真实、可信的行业质感和故事背景,通过现场氛围的进一步渲染,以具有温度的质感再现真实故事的伟大与人性的闪光。这种完成度,也成为观看《埃博拉前线》与同类题材作品的差异化体验。

主旋律下一程:

大视野、细题材、类型化

今年以来,主旋律剧集正在成为市场热门并出现了多部爆款,如何打造更多好看的主旋律作品、满足观众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埃博拉前线》实现了若干个维度的尝试与拓展。

首先是更大的视野,叙事主线立足当代,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埃博拉前线》以援非医疗队战疫故事为主线,表达了医者仁心的人性闪光之处。



当郑书鹏与何欢接生的孩子因营养不良夭折,送给何欢可乐果的少年病发去世,《埃博拉前线》通过他们的遭遇探讨了医疗援助之外的更多问题,剧中对当地风俗和现实情况的真实再现成为这种探讨的注脚,反思有限的资源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困境。当“埃博拉病毒与我们只有一家航班的距离”,一种基于人类命运的共同思考传递着具有现实价值的、更大的“主旋律”。



让这种思考进一步落地的,是剧中五十年援非医疗与这片土地建立的深情厚谊。郑书鹏通过与老盖的相处和在桑宜村的经历,对当地文化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礼赞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仿佛是一代代中国援非人员的一个缩影,无论是第一代援非医生何东的爷爷何守承,还是援非六年的冯刚,他们以奉献与对不同文化的包容,获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友谊。这种感性层面的表达,也成为国际视野下主旋律传递美好和正能量的新视角。



其次是题材细分,结合各平台下一阶段的片单来看,主旋律内容将进一步扩容和细分,从警察、消防员、检察官等不同身份和职业的视角对当下进行观察,而《埃博拉前线》从医护人员的职业层面、选择真实事件进行讲述,类似的细分领域有很多故事可讲。

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化手法进一步提升可看性,是《埃博拉前线》能够更好地传递主旋律价值和思考,更是以好内容打动观众的基础,在内容和制作方面的特点可以为更多后续的作品提供参考。

主旋律表达的更多空间和格局正在通过《埃博拉前线》打开,立足于现实题材的土壤,真实传递事件本身的感染力与正能量,在艺术化表达下实现观众的共情共鸣。腾讯视频正在成为推出优质主旋律内容的一股关键力量,《埃博拉前线》等作品在平台热播,也成为传递平台责任感与正能量的关键路径。当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埃博拉前线》吸引和感动,主旋律 类型化叙事的价值和能量也正在实现多个层面的突破,为更多主旋律佳作的出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打造,主旋律,前线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