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怎样自己设计明信片?这样的明信片能寄出吗?

怎样自己设计明信片?这样的明信片能寄出吗?

时间:2023-12-06 16:18: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12-06 16:18:01 来源:网站运营

怎样自己设计明信片?这样的明信片能寄出吗?:首先科普一下明信片的小知识。

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当然是可以寄出去的。前提是规格和材料不要太夸张(长方形,长宽比 4:3 到 16:9 左右,长度控制在 180mm 以内,320 克以下的平面纸质明信片,为什么要强调纸质?因为我曾经寄过木头做的明信片…),支付了足够的邮费(国内通用 80 分,国外因地区而异),在贴了邮票的那一面写清楚寄送地址(从国外寄国内须抬头标注清楚「To P.R.China」或「To China」,寄往北上广深/直辖市/省会城市可以不写邮编,其他地区建议写一下,不然有可能会寄失。至于收信人可以写昵称或随便写,只要对方认得出这是寄给自己的)。

另外,自己的邮编和地址是不用写的,因为这些信息有且仅有在投递不成功需要退回来寄出方的时候才会用到,而且现在投递不成功的明信片已经不会再退回去了,会直接滞留在邮局,具体在那边的邮局就要看投递不成功的原因了,如果是邮费不足那当然是在寄出方,如果地址出错那当然是在寄送方或者寄到别人家里去了。所以要是有朋友给你寄明信片但一直没收到的话,可以到附近的邮局碰碰运气,不过你得从一座用明信片和信封堆成的小山堆里面,翻出自己的那一张明信片,嗯…祝你好运。



本人曾经是明信片的狂热爱好者,虽然现在已经退烧了。从大学开始就特别喜欢做旅游明信片,把旅游途中拍的照片在当地制作成明信片,然后寄给朋友,那时还特别喜欢炫耀,在明信片上用大大的字写着「背后的照片是我自己拍的哦~」,现在看回那时候做的明信片总有点羞耻 play 的感觉,不过用自己拍的照片做明信片,并且在当地寄出给朋友,还是挺有意思的,具体方法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要是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另开一个问题来写。

第一次设计明信片,从开始策划到最后产出成品,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

那是给自己的高中母校浙江广雅中学设计一套明信片。最初的想法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想做一套好看的明信片——那时已经有一些校园风景相册之类的周边产品了,明信片也有,可是质量却远未能让我满意。作为一名明信片爱好者 & 收藏者 & 使用者,当然希望有一套属于自己母校的,质量上乘的纪念明信片。

「想要的东西,与其等别人做出来,还不如自己动手做。」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条,于是在对印刷行业完全不了解的状况下,开始策划人生中第一件工业设计产品。



首先是照片素材的准备。看了一下自己的照片库存,虽然库存数量不少,但里面不少照片都已经是三四年前拍的了,先不说拍得怎样,单从画质[1]看来也是完全不够做明信片,勉强挑出几张还行的之后,果断放弃库存里面现有的素材,开始问同学和朋友要照片,同时在微博上做了一次征集,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才积累出第一个素材池[2]。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一千年前欧阳修在醉翁亭写下的句子,广雅之景自然不如滁州西南诸峰,但「四时之景不同」这点倒是如出一辙。不过要是做「四季」这个主题的话,感觉还是有点单薄和老套,能不能想个有新意的主题呢?

所谓季节者,四季与节气也。对于早已脱离农作生活的城市人而言,「节气」这个概念显然有点陌生,因而会让人觉得「节气」的格调要比「四季」更高一些。更不用说足足有二十四个的「节气」,这个题材的丰富度是「四季」所无法比拟的。

「节气」这个主题定下以后,照片素材的需求量一下子从四张激增到二十四张,这时原来的素材池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补拍工作。








喵星人各种上镜 (=´∇`=)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杭州地处五岭以南,气候与北方相差甚远,因此物候也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描述的物候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推移上,譬如落叶,一般而言杭州的树木要到 12 月份甚至 1 月份才开始落叶,在杭州的秋天是很难看得到满地黄叶的景色的。因此上述照片的实际拍摄时间与其所对应的节气并不一致。


明信片的设计基本完成后,接着就开始进行包装方面的设计。一开始的想法是用自己设计的信封做包装,可是二十四张明信片叠成一叠后已经足足有一厘米厚,用信封包装的话会鼓起来一大块,十分不好看。于是只能往盒子的方向上进行设计,经过了五次改版后最终敲定了封套 + 内盒的抽屉式结构。

为了找到适合用作封套的纸张,访遍工业大道的十多家纸厂依然一无所获,最后在杭州的一家纸厂里,看到仓库中那卷满布着细腻纹路的热烙纸,摸上手后却有如古籍一般的触感,我知道,就是它了。

然而像这样的特种纸,如果用油墨印刷的话,就必然需要封膜,无论是封光膜还是封哑膜,都会对纸张的手感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不封膜的话油墨又很容易散开,难以长久保存,两难之下,最终选择了用击凸工艺打出了包装正面的标识。




内盒的设计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内陷结构盒子,中间的凹位刚好可以放下一整套二十四张的明信片,实用、简约。应该说整个包装设计都比较简约,因为明信片已经花俏了,在包装的设计上特意做得简约一点,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在打开包装时形成强烈反差。

拿到样品后,我找了几个朋友,让他们尝试打开这个包装取出明信片,在取出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一是内盒的凹位设计得太合身了,指甲短的人想要把明信片取出来有点困难;二是有些人会习惯把内盒反过来,将明信片倒出来,这样的话明信片刚倒出来就会直接散开然后散落一地。于是对内盒的设计进行改良,凹位处前后左右各多预留了一毫米的空隙,并追加制作了一道封条,包装时封住盒内的明信片,以火漆封口,保证明信片拿出来时不会散开。





最后就是印刷和包装了。由于前期已经跟印刷厂沟通过无数次,所以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明信片选用了 320g 的荷兰白卡,无他,吸墨性能好,印刷写字两相宜,上手质感比铜版纸好不少,十分适合用来做明信片。

至于包装,由于内盒的折叠粘贴方式比较复杂,如果让印刷厂加工的话手工费用会很贵,所以只让印刷厂在纸上做了压痕,剩余的折叠和粘贴工作就要自己来做了,想要省钱的结果就是,我们在房间里面足足折了两天的盒子,亲身体验了一把奋斗在流水线上的劳动人民的苦累与辛酸:一天工作十二小时,被满房间的胶水味熏到鼻敏感,手指被粘到指纹无法被 iPhone 识别,晚上从学校出来整个人都快意识模糊了…

虽然当廉价劳动力的体验并不好玩,但是经过自己的双手加工后,看着自己设计的产品逐渐成型,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制作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当然如果做来自用的话,就不用考虑包装方面的问题了,只做明信片本体就足够了,可以省下不少时间精力和成本。不过自从这次以后,一颗做明信片的心就停不下来了…每去一个新的地方,就要做一套自己的旅游明信片,把能寄的都寄出去以后还剩下一大堆,结果就是现在家里有两个箱子里面放的全是自己做的明信片…

然而这么多明信片里面却独独喜欢这一套。不是因为它好看,不是因为它有格调,相反它一直给我一种「青涩笨拙」的感觉。从审美上来说,后来做的明信片更符合我的喜好。但是,哪怕现在看来照片还可以拍得更好,包装还可以做得更好看,工艺还可以用更复杂的,但这些东西怎么比都比不上,当时那股认真、用心想要做好一件东西的傻劲。

有感情的东西永远不过时。

「广雅,生日快乐。」






备注:

[1] 像明信片这样的印刷品,人眼与印刷品的距离一般在半米以内,因此建议使用 300 以上的 PPI 进行设计。假设要制作一款 160 × 100mm 的明信片,以 300 PPI 换算,照片素材的分辨率应该至少在 1890 × 1181 px 以上

[2] 除本人所有的图片以外,设计中所用图片版权归于 Kenefe Li, Joshua Chan, 寂寞等人所有

关键词:设计,怎样,明信片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