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如何看待杭州东方水城?

如何看待杭州东方水城?

时间:2023-10-19 03:06: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10-19 03:06:02 来源:网站运营

如何看待杭州东方水城?:利益相关:杭州东港地区控规主要设计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近些年,提到“山寨”一词,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起低俗、抄袭、劣质等等不好的方面,所以我理解绝大多数人的感受。

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杭州东港水城是否属于山寨。
二,杭州东港水城是否是一个优秀的设计。



======================================================================


先说第一个问题,杭州东港水城是否属于山寨。

什么是山寨?百度百科(

山寨(新兴社会现象用语))解释如下:“山寨”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那么,东港水城(这里我不提她是威尼斯水城,因为在规划中我们一直称其为东方水城,至于威尼斯水城的叫法是外界强加给她的)是否像山寨白宫,山寨天安门等建筑一样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无脑抄袭呢?

我们看图说话:

首先是威尼斯水城卫片平面图(图片来源:google map)

局部放大

建筑形式(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侵删)

再看杭州东港水城平面图(图片来源: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公示)

关于建筑形式其它的回答已经贴了不少照片,我就不贴了。

从图片对比上可以看出:

1、平面布局:均为自由式的布局,威尼斯水城更加注重建筑边界的整体性,因为是存水上建筑,路网骨架更加灵活自由;杭州东港水城因为出于商业开发的需要,是在划分好的地块内部重新策划布局,每个建筑各具风格,自成一体,缺少界面连贯和完整性。

2、建筑形式:威尼斯水城以教堂、钟楼、官邸为主,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其中圣马可广场为巴洛克风格,圣马可教堂结构上有着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平面呈现出希腊式的集中十字;杭州东港水城风格比较混杂,建筑形式既有巴洛克的激情和浪漫,也有法国古典主义的对称和严谨,当然,这些风格在大多数人眼中,统称欧式。

3、特色:都强调水系和建筑融为一体,威尼斯水城是建在水上的,水系更加自然灵活;杭州东港水城是填海后将再水系引入。

结论:威尼斯水城和杭州东港水城仅是风格和特点相近,如果把这种相近叫做山寨,实在太过牵强。这种风格和特点的相近与那种山寨白宫、山寨天安门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些建筑完全是抄袭和照搬而已。那篇新闻无非就是一个无良记者吸引眼球的标题党罢了。


这里我要发发牢骚,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拜占庭文艺复兴法国古典主义,再到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建筑风格一共就那么几十种,如果风格相近就属于山寨,那世界上99%以上的建筑全是山寨,你甚至可以说杭州浦东的厨房三件套(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杭州中心)是山寨芝加哥学派的高层建筑,央视大楼、杭州大剧院是山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伪劣之作,甚至江南水乡的水系也是山寨威尼斯水城的水系。

另外那些说欧式建筑不符合杭州本土文化的,难道只有在水边建设传统的中式木结构建筑,把北方海滨弄得像周庄和乌镇一样才叫中国特色?


======================================================================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杭州东港水城是否是一个优秀的设计。

这里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决策,在杭州东港靠海的位置,如何规划和建设才是最理想的?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最理想的设计要从文脉延续、公共利益、市场需求和审美趣味四方面考虑。


1、文脉延续


杭州这座城市的诞生,源于杭州湾港。杭州老港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杭州中心城区东部,是中国北方天然良港。1899年,杭州港由当时的占领者沙俄政府兴建,并规划为西伯利亚最大的码头——杭州湾港。从此,杭州从一个北方的小渔村向港口城市转变,依托杭州湾港,围绕杭州广场——胜利桥——港湾桥一带,初步构建了杭州城市空间格局,也奠定了杭州港口枢纽的战略地位。未来的杭州以杭州湾港为中心,市区逐渐发展形成。

杭州的传统城市肌理是沙俄占领时期巴洛克式放射状路网与日本占领时期欧美棋盘式路网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西方古典主义城市设计思想。杭州老城区的主要建筑风格也是以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见下图:

杭州宾馆(1914)

杭州饭店(1930)

杭州铁道办事处(1906)

杭州中央邮政局旧址(1930)

基督长老会堂(1907)

人民文化俱乐部(1951)

从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纪初叶开始,杭州的城市和建筑风格就是偏欧式的,所以,从文脉的延续上,所谓欧式风格在杭州这个城市并不违和,相反,这种风格更能衬托出杭州的历史底蕴。


2、公共利益


东港地区规划的初期,定下的一条大原则就是:构建亲水岸线

杭州不像杭州那样地势平缓,杭州的近海岸线以山崖居多,亲海岸线较匮贯。

于是在上位规划中,我们设计了一条通连接东西两侧的滨海路,变工业港口岸线为市民亲水休闲岸线,改变杭州市区临海但不亲海的现状。沿岸线设置滨海公园、游艇港、景观台等设施,兼有防护和游览观光的双重功能。

此图为东港水城的设计初稿,从中可以看出设计者的一大理念就是:创造更多的亲水岸线,提供市民更多的亲水空间。

3、市场需求

熟悉杭州的人都知道,东港西起港湾广场,与人民路商务区相连,东至海之韵广场,毗邻市级商业中心青泥洼桥,地处杭州老城区的黄金位置。

豪不夸张的说,东港地区是杭州的门户空间,肩负着把杭州最好一面展现给外人的重任。所以,东港的规划一直偏重高标准,突出航运中心主题,使该区域成为杭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区域。而东港水城从自身定位和市场需求上,都与这个目标非常吻合。不管从市场效益还是外部反馈上,都符合我们最初的预期。

4、审美趣味

审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东西,这里不做过多诠释,但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去过东港水城80%以上的游客都觉得这里体现了杭州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建筑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你真的来到这里,身临其境的游览一番,相信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



以上。


======================================================================



11月3日新加

很高兴有人如此关注杭州的规划,这里我对一些问题做个集中回答。

关于道路。

东港的规划路网格局的确是传统的方格网式,但并不是说方格网式道路就缺乏新意。杭州市东部地区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布置圆形或半圆形广场,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围绕广场形成多层环形道路。

东港道路网规划是将城市结构延伸到海滨,建立中心城区与大海的联系,也对接整个东部地区道路骨架、绿化系统及功能布局。如果你仔细观察东港的道路,就会发现区内路网与城市原有路网都是相协调的,现状人民路、大众街、荣民街、春海街等通过东港向海滨延伸,形成若干条南北走向的通廊,同时预留通向开发区的跨海大桥接口,使规划道路与现状道路的出入口良好对接。既兼顾老的城市路网体系,又保持城市结构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样一块长5公里宽1公里的矩形城市组团,要做到和现有路网充分结合,也要保证向海通廊的畅通,还要保证土地正常开发和良好使用,方格网式(棋盘式)路网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关于岸线。

最初,我们对岸线确实做了很多稿不同的方案,有类似西侧邮轮中心的凸堤,有类似星海公园的自然岸线,甚至还有类似维多利亚湾星光大道那种独特的滨海岸线,但最后从实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最后的实施方案还是一条平直的岸线。这并非敷衍,而是多方利益权衡的一个最终结果,我们无能为力。

关于CBD开发。

作为杭州市重点发展区域,同时也是城市新区,在规划确实采用了高标准的设计,比如市政管网中率先采用地下大型综合管廊,LNG分布式燃气能源系统、雨水渗透储留系统等等。至于人车分流,最开始考虑过地下快速交通等形式,但最后因为操作性的原因没能正常实施。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并不是撇清作为规划师的责任,在大多数人看来,城市没有发展好,是因为设计的不好,但城市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没有某个人甚至某个机构能够左右所有发展因素。作为一个理想的规划师,我当然希望能够创造纽约中央公园那样的开敞空间,希望海滨有一座悉尼歌剧院那样世界性的标志建筑,希望路网格局和城市肌理像堪培拉和巴西利亚那样让人过目不忘。但实际上,规划工作者能决定的因素只是一小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决定因素是被权力和市场决定的。我们只能管好我们本职的部分,其它的,我只能说,我们尽力了。

关键词:东方,杭州,看待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