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紫光建筑云“行胜于言”

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紫光建筑云“行胜于言”

时间:2023-07-08 07:30: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7-08 07:30:01 来源:网站运营

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紫光建筑云“行胜于言”: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建筑业也迎来了新的重构期,尤其是以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新基建”的提出,对未来的建筑业发展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数字建筑成为最受行业关注的升级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国建筑云领域的领军企业,紫光建筑云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宣布把紫光建筑云总部落户杭州渝北,同时还携手杭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渝北区政府,联合发布“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加速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正如紫光建筑云科技有限公司CTO祁振东所言:“2020年,紫光建筑云从紫光云里面的一个业务板块升级为一家公司实体落地杭州,背后也印证了紫光云深耕数字建筑领域的决心和信心,目前紫光建筑云和杭州以及渝北区的合作正循序渐进的展开,包括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智慧工地、智慧楼宇、智慧园区等项目都在深入落地。”

毫无疑问,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关口,紫光建筑云“以行践言”,通过不断地深入建筑产业核心应用场景的探索与创新,不仅会为数字建筑的全面落地打牢基础,更会引领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提速,其价值和作用无疑重大而深远。

建筑数字化的机遇与挑战过去一年,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速。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同时要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整个建筑业总产值在2019年已超过24万亿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的建筑产业总体的数字化水平还很低——数据显示,制造业从2000年到2016年的数字化水平提升了35%,而建筑业却仅仅提升了19%。

在祁振东看来,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建筑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业务协作和产业链协同管理较为粗放,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现状,使得整个建筑业的工业化和数字化程度都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因此,改善建筑行业当前现状,提高行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已是建筑产业的迫切需求。

一是,从行业标准化角度看,整个建筑产业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以装配式建筑构件为例,由于设计环节缺乏标准化和模数化的理念指导,导致实际应用中不同规格尺寸的构件多,模具用量大,通用化生产水平低,生产、堆放、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相对困难,生产效率低,模具摊销成本和人工成本高,而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标准程度较低也让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缓慢。

二是,从产业链协同管理看,建筑产业的产业链较长,整个过程涉及到前期的设计院,中间的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方,由于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协作环节,因此复杂度较高,导致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工作不足,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延伸的过程,从某个点、某个岗位、某个职位、某一个领域开始慢慢向其他环节延展,但目前整个建筑产业数字化程度较高和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部门或者企业往往“交错其中”,这也导致了诸如开发商的设计跟成本之间,设计跟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之间协同往往存在效率问题,这也是阻碍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客观因素。

由此可见,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环境下,建筑产业过去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整个产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推动建筑产业全产业链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天工平台构筑转型新底座紫光建筑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平台提供了融合基础设施(6+1)和信息基础设施(1+2),其最核心的产品价值分为三大方面,即:产业云服务、产业数字平台、建筑产业基础云服务。







不仅如此,天工平台还通过云端为建筑全产业链企业提供业务协同、知识共享、智能制造、供应对接、安全监督、智慧运维的六大典型场景服务。在此基础上,天工平台通过服务要素间的连接组合,还为建筑产业数字化提供平台载体,构建基于智慧建筑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建筑产业流程乃至管理体系重塑,形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建筑产业。

祁振东表示,紫光建筑云“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建筑产业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打造了“设计数字化、建造工业化、产业协同化、运营智能化”四大版块,同时底层的数据完全实现了贯通,技术上实现了融合,这就能够推动整个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体系去构造应用,由此加速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比如,在数据贯通方面,天工平台可以赋能建筑企业,也能赋能智慧园区,同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能发挥作用,尽管不同赋能对象的具体业务场景的落脚地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在数据的底层是完全贯通的,由此带来的优势就是,使得各项应用能够从单场景智能迈向全场景智慧,通过纵向解耦,横向整合,使数据融合、系统联动和业务创新变得更加简单,由此实现“新建造”这样一个更大场景的布局。

此外,天工平台在技术层面也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融合,无论是BIM(建筑信息模型)还是CIM(城市信息模型),同样也在底层把空间数据和建筑产业各个维度、各个链条或者是现有的业务场景实现了完全融合,这样就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建筑产业和智慧城市等不同业务场景下完成更加深度的落地和转型的探索。

“整个建筑产业的复杂度比较高、产业链比较长,技术又比较专有,整个设计到技术体系跟传统的IT技术不太一样。因此,唯有不断的投入和深耕这个领域,才能扎扎实实的推动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祁振东说。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不仅是紫光建筑云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探索与创新的“集大成者”,更为产业各方建立起了一个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云底座”,真正为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夯实了关键基础。

深入核心场景探索与创新去年年底,杭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1年底,要打造试点数字化建造项目100个以上,实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项目15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2年底,杭州市30%以上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30%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杭州全市工程项目全面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







可以说,杭州市既是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一块“试验田”,同时作为紫光建筑云的总部基地,更为紫光建筑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持续探索与创新的空间和“沃土”。

事实上,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杭州市对整个建筑产业数字化的需求相对其他区域而言是比较强的,而且也非常积极的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地。因此,紫光建筑云未来也会扎根杭州本地,通过深入核心业务、核心场景的创新,不断提升天工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个新生的业务或新生创新平台,都是基于最小的一个点去发力,在这个业务场景实现深耕达到核心闭环价值之后,再向其他区域进行横向的从1到N的扩展,天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也将会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祁振东表示。

具体来看,在市场侧,根据杭州渝北区住建委和紫光建筑云达成的协议,双方将会为区内建筑企业打造企业上云服务,未来三年双方的目标是实现区内住建系统乃至建筑行业全产业链上云,涵盖勘察设计、制造建造、运营管理三个环节,能为设计、装配式生产、运输、施工建造、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企业提供各种需要的云服务,从而实现区内建筑行业建造工业化、运营数字化、数据服务化、产业协同化,将渝北打造成为全国建筑产业数字化应用示范区。

为此,今年紫光建筑云将会通过天工平台全力推动渝北乃至杭州当地建筑行业全产业链上云的业务场景,而目前已有不少生态合作伙伴正与紫光建筑云展开合作,将具体的应用和产品放到天工平台之上,整体进展十分良好。

而在政府侧,紫光建筑云希望通过天工平台提供产业治理公共服务,更好的帮助政府部门分析和评估行业现状,精准施策,同时也会联合行业协会编制产业数字化相关的标准规范,推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祁振东强调,紫光建筑云希望未来能够基于业务场景沉淀下来的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产业分析和决策能力,这些应用里面包括最简单的数据应用图表,如统计功能按照时间维度,能够展示月度、季度或者当年的开工量、上线量、工地数量、工地现场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通各个业务版块的数据,完成横向场景的联合分析,如房口业务和建口业务的开工率和实际交付率是否进展不同等;而展望未来,紫光建筑云则能够为整个行业能够提供预测性分析,如针对未来两年的开工量或采购量预测,进而实现一些分析和判断,最终为整个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等等。

“总的来说,天工平台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让更多市场侧和政府侧的业务场景都能够在平台上‘跑起来’,从而实现把市场侧和政府侧的业务打通、数据打通,最终形成整个产业的、同时也是天工独有的产业数据平台,并衍生出更多的应用,由此更好地赋能整个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祁振东最后说。

全文总结,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关口,紫光建筑云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态度,通过深入核心场景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不断强化天工平台的赋能能力,并集合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伙伴,释放自身平台化和生态化的力量,相信将会加速整个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整个建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建筑,产业,数字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