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2021年企业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汇总

2021年企业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汇总

时间:2023-06-19 07:03: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6-19 07:03:01 来源:网站运营

2021年企业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汇总:2021年,既是共襄奥运盛典的一年,又是感受抗灾抗疫感动瞬间的一年,还是被调侃为吃瓜吃到最后一天的一年。

这一年,许多行业、企业也在时间巨轮中,迎来了自己的重要节点,产生了或大或小的改变。本文聚焦于盘点2021年1月~12月间发生的重大涉企舆情热点,涉及电商、文娱、食品、零售、汽车、物流、影视及IPO、营销、HR等行业与类别。并从中抽取代表性案例,进行舆情简析,提取出单个事件中带来的总结性启示,帮助企业从中汲取经验,识微见远。

·一月热点事件盘点:







事件分析:郑爽代孕事件对合作品牌的启示

2021年1月18日,郑爽前男友张恒发文否认诈骗潜逃美国等谣言,并晒出两个小孩的照片。随后,郑爽被接连爆出代孕、偷逃税等丑闻,受到舆情批判。郑爽相关作品、物料也因此被下架,包括Prada在内的多个合作品牌快速与其解约。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从识微商情统计出的舆情发展趋势来看,自Prada与郑爽产生接触的日子以来,郑爽确为品牌方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1月7日,郑爽着Prada品牌服装出席商业活动,达成首轮合作流量曝光,获得粉丝小范围品牌提及热度。

1月11日,郑爽与Prada正式官宣达成品牌代言人合作关系,并发布相关博文,获得粉丝大量转发传播,达成流量高峰。

12日至17日间,郑爽粉丝自发保持日常发博、轮播,进行代言人宣传。

1月18日,郑爽陷入“代孕事件”风波,Prada随之受到网友强烈关注,网络热度爆发且高于品牌官宣代言人一事的热度。

1月19日,Prada官宣终止与郑爽合作关系,#Pradar股价上涨#、#Prada终止与郑爽合作#、#Prada中国区公关#三项话题相继登上热搜,网络热度快速攀升。

2、网络关注分析

Prada的这波公关,出于其处理的及时性与实际性,且郑爽的合作时间短,仅七天;事件对品牌口碑的伤害不算太大,比起对品牌的连带批评,网友更多的是在相关话题中表达对Prada受到负面波及的调侃与同情。

网友热评:“简洁的语言透露出一丝恨意”

“Prada的眼泪pradaprada地掉了”

“好的!有觉悟”

“选人还是要符合品牌形象吧 不要只为了热度流量”

3、媒体评论

中国广告报道:如今,奢侈品品牌意识到了流量明星身后的巨大购买力,但在挑选代言人方面,显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年轻人也许不会因为喜欢哪个明星而买单,但一定会因为不喜欢哪个明星而关掉购买链接。因为在新一代年轻人心里,品味的含义空前多元。

界面新闻:当品牌选择艺人合作时,艺人的形象也成为品牌的形象,而艺人的丑闻自然也成为品牌的丑闻,但品牌受到的伤害却常常会更深。因此,为规避相关风险,西方奢侈品牌在用代言人、大使、挚友等头衔,与艺人保持距离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更多元对象的合作,以削弱品牌形象和艺人形象之间的绑定关系。

4、识微见远

在郑爽被曝代孕、吴亦凡被捕、王力宏被“锤”等系列事件发生后,品牌们也该觉醒了,又想乘“流量东风”,又想省风险尽调与监测的功夫,怕是行不通。

·二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网易云音乐称酷狗抄袭事件

2021年2月2日,网易云音乐发文喊话酷狗音乐“狗年快乐”,在配图《关于给酷狗“山寨办”团队申请年终奖励的建议》中,网易云音乐罗列出酷狗音乐的种种抄袭行为,讽刺酷狗音乐将网易云音乐“一起听”和“云贝推歌”功能“酷狗化”,达到了“像素级致敬”的程度。随后,酷狗音乐对该事件作出回应,称:“06年做的QQ一起听功能,能不能告别人山寨了我呢?”中国在线音乐行业互撕戏码上演,引发舆论热议。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从舆情热度趋势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网友及媒体对事件都极具关心。

但活跃于社交平台的网友关注度即时性更加明显,舆情峰值均随着双方的三次发文被随即触发,且回落速度较快。

而新闻媒体则对事件做出了持续的关注,在2月2日—4日间媒体平台热度保持状况较好。

2、网络关注分析

在事件中,“抄袭”之争与网易云“手撕”酷狗的原因成为两大焦点。

其中焦点一更是重中之重,“谁抄袭谁”“是否构成侵权”“模仿和抄袭的边界”“知识产权保护”等主要话题。但网易云“戏谑”的抄袭控告,让事件带着一些幽默性开头,加上双方均有举证且抄袭难界定,这让更多的网友是抱着“吃瓜”的中立态度。

网友热评:

“好家伙,打起来打起来”

“你们不要再打了啦!谁送会员我就支持谁”

“文化人的事,怎么叫抄呢?你致敬别人,我致敬你,大家一起high嘛”

3、媒体评论

光明日报: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广度、力度,都应随着时代前进而拓展。对于互联网浪潮中出现的新事物,也应尽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如此,才会少一些网易云音乐“戏谑”酷狗音乐抄袭这样的个体维权插曲,公众和社会才会享受更多知识创新带来的福祉。

蓝鲸财经:“用各种音乐软件十几年了,感觉市场正在逐渐完善,每个App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用户,但界面设计却大同小异。”一位多平台资深用户对记者表示,究其根本,各平台想要具有竞争力,应该更注重用户体验,只有专注提升自己的产品,才能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

4、识微见远

维权是个严肃的事,但也可以“不严肃”,如何借企业battle完成一场品牌良性曝光,是个技术活。出圈有风险,网易很熟练。

·三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货拉拉乘客跳窗死亡事件

2021年3月3日,公安机关最新情况通报的发布:犯罪嫌疑人周某春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批准逮捕。随着警方的案件公布,货拉拉乘客跳窗事件的全貌逐渐展现。而货拉拉在其中,也经历了一场企业大考。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2月21日,社交网络中出现当事人弟弟的爆料投稿,其在投稿中控诉事件另一关键方网约货运平台——货拉拉在事发后15天多次推诿责任,未给出解决方案。因事件的敏感性,投稿即刻受到了大量关注,多方大V、媒体对事件进行了转载,舆情热度骤升。

2月24日,货拉拉发布事件致歉和处理公告,承认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将成立安全小组推出多项整改。舆情热度达至峰值,但因事件短期内无更多可靠性进展出现,热度逐渐回落。

3月3日,警方通报的发出,再度拉起舆情热度,峰值再现新高。

2、网络关注分析

警方公报发出前,事件的真实还原持续作为网友的讨论要点,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站队现象,有观点针对“偏航”“道路环境”“6分钟前还在聊天”等要点,质疑司机存在不良动机或对女孩的不安表示理解;另有观点认为女孩过于敏感,司机有点“冤”;而产生争议的原因多在于视音频等证据不足,且有“滴滴空姐事件”的前车之鉴影响,因此即使在通报发出后,货拉拉持续被负面舆情包围。

网友热评:

“两个人都有点轴,司机想多赚点,女孩想多省点,司机以为女孩不会跳,女孩以为司机会停车。情绪稳定和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没有监控,没有录音,该像滴滴一样整治整治了”

“非要等到出事了才整改”

3、媒体评论

三联生活周刊:杭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根据《电子商务法》,这些平台经营者对于平台上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需要去建设一个相对可靠的交易环境,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用户的一些基本权益。“因为司机和平台之间,不能够套用传统的劳动雇佣关系来进行解释,所以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制度上的创新,以此来保证司机群体也能获得社会保障的支持。”

知著网:技术带来的经济形式的进步不应只是沦为资本逐利的手段,也有责任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和更合理的利润分配。

4、识微见远

“15天多次推诿责任,未给出解决方案”——危机公关定律:时效性,把握黄金24小时。

·四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

2021年4月19日,在杭州车展上,一名身穿“刹车失灵”T恤的维权女车主站立在特斯拉车顶,大喊“刹车失灵”,随后相关视频迅速传播至各大平台,引发舆论热切关注。此后,随着企业方特斯拉、维权者及其家属多次发声回应,双方各执一词、“剧情”多次反转使得此次“维权风波”长时间曝光在舆论的聚光灯下。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4月19日,事件视频开始引发媒体网民关注。当日下午,随着“@特斯拉”回应此事,权威媒体如“新华社”发文点评,以及“沸点视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持续发文传播事件相关情况,事件舆情热度不断上涨。

4月20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杭州市监局等官方机构陆续发文关注此事,事件信息量仍在持续增长。

4月21日,达到传播最高峰。随后,相关舆情热度开始回落;但因期间维权当事人与企业双方不间断发生的拉扯,回落速度较慢。

2、网络关注分析

在网友对事件进行关注的时候,对于事件责任归属问题,舆论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舆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指责特斯拉不重视客户诉求,漠视客户生命安全;还有部分舆论则站在特斯拉一方,批评维权车主无理取闹,对特斯拉的产品表示信任。另外,“数据争端”“消费者权益保障”“特斯拉公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特斯拉发展史”“其他汽车维权事件”等也成为热门话题。

网友热评:

“这位杭州女车主的维权精神我是敬佩的,这么久了,耽误的时间,精力,金钱也不少,之前还请了车模。可能产生的费用也不少了,半辆车都出去了。我觉得也不只是为了退车,还有就是争口气吧,越闹越生气,这次这么一闹特斯拉的车展也受到很大影响了,损失也不少,两边都硬刚,最后还是两败俱伤。”

“别闹了,每次小莉帮忙去特斯拉售后,你们的工作人员永远跟复读机一样,抱歉,没有得到授权不方便接受采访。根本不去解决顾客的问题”

“原始数据应该不同机构保存三份,防止篡改”

3、媒体评论

新华每日电讯:企业的“不妥协”应该是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不妥协,而不是仗着所谓“客户忠诚度高”,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不让步。如果车企不能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不能保障消费者安全行驶,甚至恶意猜测维权者的动机,可能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个人不能采取极端方式,企业也不能“一直拖着不解决或自己当裁判员”傲慢不讲理。无论是对驾驶行为、“超速违章”的认定,还是后台数据的提取鉴定,都不能全凭消费者或者企业的“一面之词”,而是双方都把自己的证据提交出来,请独立机构通过专业方式检测认定。尤其是客观上强势的企业一方,更应以谦和的态度、务实的举措解决消费者的合理维权诉求,须知维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自身品牌美誉度、维护市场占有率。

4、识微见远

在负面舆情事件的解决过程中,自己充当“裁判员”的企业公关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公关部门需要充当企业与消费者、与公众、与媒体的“润滑剂”,而不是“火上浇油”。

·五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宠物盲盒事件

2021年5月3日,网友爆料杭州荷花池中通快递点揽收大批量宠物盲盒,许多小猫小狗在路边奄奄一息,该事件引发网络热议;随后相关管理部门介入,就事件对中通处以罚款。宠物盲盒也就此成为快递企业需警惕的高敏性负面舆情事件。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5月3日晚,网友关于宠物盲盒事件的爆料与求助,瞬间激发了舆情,热度呈直线上升。

5月4日-5日,舆情进入高爆发时段,相关部门陆续介入事件,中通也于4日晚间作出回应。

5月11日,江苏杭州一个中通快递站再次发现宠物盲盒,相关舆情小幅复燃。

2、网络关注分析

在事件初始,有关“中通宠物盲盒事件”的信息以网民传播为主,大家多关心动物的救援情况并感慨事件的恶劣性。而后,随事件的发展,网友的话题逐渐围绕动物保护、快递公司及盲盒经济等大型议题展开。

网友热评:

“请早日出台小动物保护法,彻查追责平台、卖家和快递公司,轻视生命,必须要付出代价”

“请别再用新员工敷衍大众侮辱智商,我不信从谈合作,条款签订,合同签订,执行搬运,到各目的地网点执行送货全程由这位新员工操作。”

“盲盒经济也得有个度吧!”

3、媒体评论

央视新闻:盲盒装动物,将一些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甚至失去生命的基础上,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相关法律禁止寄递活体动物,商家必须遵守,快递公司也不应明知故犯。遵从人性,尊重法律,人心不盲,就不会有如此恶劣、如此出格的盲盒。

中国新闻周刊:盲盒的形式会增加购买者买到“不喜欢”动物的概率,极易发生虐待动物或遗弃的现象。应对经营宠物盲盒的个人和单位,处以高额罚款,同时加强对快递企业的监管,禁止寄送宠物盲盒。

4、识微见远

在舆情倒逼整改之前,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企业不妨先行管束,从源头防范负面危机。

·六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C罗移可乐事件

2021年6月14日,在14日举行的欧洲杯赛前发布会上,倡导健康饮食葡萄牙球星罗纳尔多将面前的可口可乐移开,并举起矿泉水示意大家多喝水。此后,“移可乐”这事出现“人传人”现象。法国球星博格巴、意大利球星洛卡特利均效仿C罗做出了类似的举动,只不过博格巴挪走的是喜力啤酒。而俄罗斯主帅切尔切索夫和乌克兰球星亚尔莫连科反其道而行之,前者端起可乐一口气喝了大半瓶,后者则喊话可口可乐和喜力啤酒可以找自己代言。

随后可口可乐回应,“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饮料”、“每个人的口味与需求”都不同,针对本次新闻发布会,可口可乐公司发言人强调,他们为球员提供多种饮品,除可口可乐与无糖可乐外,也有水。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6月15日,C罗移走可口可乐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形成第一座舆情小高峰。

6月16日,因多家媒体报道“C罗一个动作可口可乐市值下跌40亿美元”,震惊体式标题引发大量关注,促使当日舆情热度飙升。

6月17日,欧足联表示:针对此事已经同所有球队进行了沟通,已要求所有参赛队伍不能再挪走赞助商的饮料,因为赞助商的投入对于欧洲杯还有整个欧洲足球都至关重要。话题的趣味性,让其在两天内仍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持续。

2、网络关注分析

可口可乐和C罗都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对象,因而网友的讨论多是针对两人展开,另外健康与营销公关也成为热点话题。

网友热评:

“像他这么自律到疯狂的球员是不可能喝饮料的”

“C罗是永远的神,所以喝可乐庆祝一下吧”

“其实这个就是最好的广告”

“大格局!”

3、媒体评论

全媒派:本来大家都以为C罗在赛前发布会挪开可口可乐致其40亿市值蒸发,是可口可乐遇到的一场品牌危机,结果后者硬是将任谁都绕不开的“可乐梗”这一社交话题玩到了极致,并狠狠地圈了一波注意力,从而将一场品牌危机转化成了一场反向营销活动。

营销兵法:在网络热点中,可口可乐借势反向营销的玩法,具有足够的噱头并自带流量。既降低了用户对品牌生硬“卖”广告的抵触情绪,又为品牌赢得了流量,加深了用户对品牌产品的印象。

4、识微见远

尽管“一挪千金”,但企业的大气格局也能反转局面,毕竟从传播效果说,可口可乐确成了那位扭转局势的赢家。

·七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七部门进驻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一则《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让刚刚在美国低调上市“滴滴”置身舆论漩涡之中。而后,随着国家网信办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等审查决定的陆续公布,更是让“滴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引发媒体网民关注。

7月4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再发公告《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引发舆论持续关注;20时,“@滴滴出行”针对被要求“下架整改”一事迅速发文回应表示“将认真整改”,事件相关热度持续上升,于7月4日达到传播最高峰。随后,相关舆情热度开始回落。

7月9日、7月16日,国家网信办先后发文《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公布对“滴滴出行”进行审查的进展情况,引发媒体网民持续关注,成为事件热度维持的重要原因,相关如“滴滴企业版APP严重违法违规”“网信办等七部门进驻滴滴”等成为重点话题。

2、网络关注分析

在话题下,多数网友在对滴滴被查的原因进行关注讨论并站队,还有网友就事件发起对其他在美上市企业启动数据泄露调查、加大网络数据安全监管力度的力度

网友热评:

“赚着中国人民的钱,卖着我们的信息!不爱国的企业赶紧倒,国家安全最重要!!!”

“好家伙 支持支持 坐等调查结果”

“不仅是滴滴出行,好多软件都需要收集个人信息,不然根本打不开”

“国家信息安全无小事!!!“

3、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严禁一切资本操作,在中国,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存在大而不倒得企业!势必整顿肃清,不允许任何企业拿着我们的饭碗砸我们的锅!

环球时报: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监管不意味着限制发展,只有排除了风险后,用户才能更加放心,未来的市场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4、识微见远

国家成为互联网领域和数据安全领域的主导者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企业需学会主动加强自身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意识。

·八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阿里巴巴员工性侵事件

2021年8月7日,阿里巴巴员工涉性侵一话题引爆全网,阿里集团和职场性侵两大热敏点刺激着网友神经。当天,一则女员工在阿里食堂举牌维权的视频致使事件曝光。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8月6日,当事人因与公司领导协商未果,于食堂举牌曝光此事,阿里内部开始讨论。

8月7日,事件现场曝光,随着当事人内网发帖,相关信息开始向大众视野扩散,全网舆情飙升。

8月8日,阿里官方及高管、华联官方及涉事员工等纷纷回应,舆情进入白热化阶段。

8月9日,阿里巴巴CEO张勇内网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舆情热度步入平缓期。

2、网络关注分析

除对事件本身的跟进与细节挖掘外,企业文化、企业机制、职场潜规则等大型议题也发散成为网友重要关注点。

网友热评:

“被全公司冷暴力诶”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慢慢在变质”

“维权为什么这么难?”

3、媒体评论

新京报:“冷漠”背后,是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缺位,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制定相应规则,并通过组织架构去加强价值观、公共性、社会责任的意识建设,才能建立更好的公司价值观,做正确的事。说到底,员工犯错、犯罪,不可能完全杜绝,但公司系统性的迟钝与冷漠,却可以从制度上杜绝。

民主与发制周刊:近期曝光的数起职场女性酒后遭侵害事件,也揭示了商业规则中颇为流行的“酒文化”之害。这种扭曲的“酒文化”,并不仅仅是商业交易的润滑剂,也演变成了职场的潜规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旦文化和价值观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危机。

4、识微见远

互联网,不但造就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它的传播力还让舆论“杀伤力”越来越凶猛。要想避免舆论对企业声誉的冲击,主动正面应对问题会比冷漠回避要更好。

·九月热点事件:







事件分析:6家快递公司集体涨价0.1元

2021年9月1日起,国内6家主流快递公司集体涨价派费0.1元,以提高快递员们的收入。这成为快递行业的一大事件,不仅在财经媒体间,还在广大网友间引发热议。

1、舆情发展趋势分析







8月27日,中通快递率先发出通告,宣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上涨0.1元每票;网络间出现小幅话题舆情热度波动。

8月28日,圆通于内网发出《关于调整全网派费标准的通知》,自2021年9月1日起揽收的快件派费支付上调每票0.1元,各加盟网点不得随意截留。随后申通也发布了相同的涨价规定。“三家快递公司确定涨派费”成热门话题,舆情热度大幅上升。

8月28日晚间,百世快递、韵达、极兔速递同样宣布涨价。

8月30日,“6家快递公司一起涨价、快递员将每月增收500”被多家媒体报道,舆情热度达到历史峰值。

2、网络关注分析

话题下,有不少网友为快递员的薪资待遇改善而拍手叫好,但也引发了一些疑虑——涨价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有网友借机对快递不送货上门的现象表示吐槽。

网友热评:

“快递员和外卖员的保障都得切实做好。”

“每票上涨0.1元,然后从消费者这边加多少?”

“你们公司自己拿少点,多给员工利益不就好了。”

“某些快递不是常放驿站吗?还派送什么?然后涨价?”

3、媒体评论

中新网:对此,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快递企业提高末端派费,国家邮政局对此予以支持和肯定。希望企业能够将派费调整工作落到实处,让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快递小哥得到实惠。负责人同时指出,在以往的监管实践中,一些快递企业存在以内部罚款代替管理的问题,罚款项目多、不合理罚款多。

中工网:快递巨头与其“赔本赚吆喝”、大打价格战,不如来些更具体务实的举措,善待那些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们,大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与职业归属感,以期实现“心意的传导”——快递员用真心服务消费者,用厚义回馈企业。

4、识微见远

企业作为中枢者,员工和消费者的表达都同样重要,保持“聆听”与“践行”,方能长远地走下去。




更多热点舆情事件分析报告,请访问识微科技官网:



关键词:汇总,舆情,企业,网络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