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微信小程序,承载了张小龙在微信里重现「自由开放」Web的野望

微信小程序,承载了张小龙在微信里重现「自由开放」Web的野望

时间:2022-08-06 21:45: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2-08-06 21:45:01 来源:网站运营

前言:


旧文重发,本次我们讨论的,主要是「微信小程序」,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Web,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会与时俱进,修订一些和「微信小程序」相关的新内容。



正文:


从去年初(2016年)就开始有动作的微信小程序,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作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拳头级产品,微信从2013年爆火后,任何与其相关的新闻都会引起吃瓜群众的广泛关注。



从推出「摇一摇」到「漂流瓶」、「对讲机」;




从推出「微信运动」,和三大号(公众号、服务号、企业号),到严格限制三大号的营销内容在朋友圈诱导分享。



与其说,微信是由一千来号人的微信团队出品的App,还不如,说微信的每一个爆款新特性的背后,处处包含着张小龙的思考与哲学。



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人,开发出了一款9亿用户数的社交产品



微信小程序的正式发布,选在与10年前第一部iPhone发布相同的日期,其含义不言自明。



不过,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从去年初微信就决定要做「应用号」(微信小程序的前身)起,大家对应用号的关注就没有停止,即使传出一些风声鹤唳,也不愿轻易放过。




在各大搜索引擎、自媒体公众号、本站问答社区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与小程序相关的讨论:有求内测资格的、有解答小程序开发教程的。



其中,互联网资深人士@阿禅 做的本站Live节目——「如何真正抓住微信小程序的红利?」更是吸引了6830人的参与。与以往相比,算是规模较大的一个本站Live节目了。



本站Live里有精品,但也有不少属于附带了智商税的商品



微信小程序初期获得的关注度和成长路径,和公众号是有所不同的。



可以说,公众号是致使微信这个App,在中国爆火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专门让自媒体将自己的优质内容,向用户展现的一对多式互动平台,迅速成就了一大批自媒体人:




比如篇篇阅读量都是10w+的咪蒙,还有发家于微信公众号、后来推出了独立App的金融八卦女。



当年,可没有那么多人紧盯着用公众号搞内容创业,也没人去思考,这样做能有什么好处。



结果过了两三年后,大家发现,当那些大公众号已经圈住了那么多可观的用户、开始玩平台转移、开始变现后:



自己的公众号因为做得晚,粉丝只有可怜的几个,错失微信的第一波良机,多么痛的领悟!



直到去年9月22号,小程序开放了内测后,我们才能通过各种零星消息,管中窥豹一番。



但这一次,大家再也不想重蹈公众号时代的覆辙了,每个人都在摩拳擦掌,立誓不让微信的第二波红利:「微信小程序」,轻易地从指间溜走。



至于这波红利是否能被轻易地抓住,甚至「微信小程序」本身,是否属于「红利」,这些都是存在疑问的。



题外话:从开放到变得封闭的互联网


互联网从中古世代到近现代,由于传播的载体一直是以PC、Web为主,所以各种基于Web的http、pop3、Talent等协议,都是自由且开放的。



这就决定了各大浏览器厂商,只能在渲染引擎(内核)上,互相争谁足够轻巧、谁支持的功能丰富、谁打开网页速度快。



PC互联网时代,各家浏览器,只有「内核」和「插件生态」之争,Web标准是自由开放的,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建立一个联盟,共同协商和制定的



如果你想追求极致的轻巧,Chrome Book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系统即是一个浏览器,浏览器即是一个系统



除非是对任务量要求极大的工作,比如偏向创造性工作需要用的行业软件:PS、AI、DW、PR、AE等(其实就是Adobe全家桶啦),或是一些必备的实用工具以外。



与内容、社交相关的信息传播,在网页端里就可以实现,那个时候,靠一个浏览器「走天下」的情况很常见,用户通过Web,可以满足大部分检索信息、社交网络的需要。



一个典型门户网站的「友情链接」体系,就是基于超链接的内容分发、资源导流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网站推出了不同的App,事实上已成为替代,用浏览器访问服务的存在。



从本质上来说,App是包含这个网站的服务,并经过定制和优化的一种特殊的「浏览器」。



不同的App之间,只要采用了私有的传输协议(现在几乎每一个App都在这么做),那么你就不能用搜索引擎公开地搜索到这个App里的任何内容。



除非它有对应的Web端,并且和App端共享同一个后端数据库,本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互联网上有不少类似「网络博物馆」的网站,它们会定期抓取互联网上所有网站的信息,为他们建立快照。



所以你可以回首十年前,苹果公司的Web网站长得是什么样;但是,它们是获取不到一个App里的任何内容的,只要这个App背后的公司关闭了服务器,那么与这个App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将灰飞烟灭。



十年前,苹果公司官网的相貌




所以,这个时代,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了。



「工具」色彩浓重的微信小程序


靠Foxmail起家的张小龙,早在PC时代,就早早地加入腾讯,实现了财务自由。



张小龙仅凭一己之力,挽救了曾经,「连马化腾都不愿意用」的QQ邮箱



也许是受老本行技术的影响,张小龙对Web技术有着深深的执念和追求。



当下适逢HTML 5大有可为之时,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语言与HTML 5有很多交集,如果你是一名熟悉前端开发的技术人员,上手微信小程序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微信小程序本身,就是依赖微信平台而生的一种类Web语言开发的应用,它与PC时代,用户输入网址,回车访问习惯相吻合。



只不过,在微信的小世界里,既不存在搜索引擎的推荐、也不存在手动输入url这种情况。微信小程序的入口目前只有三个:微信群内分享、从「发现」Tap进入、扫描线下的二维码使用。



点开任意一个微信小程序,你就会发现,和App相比,微信小程序简直就是这些App的精简版,只向用户提供最核心的功能。



对于手机容量不超过16GB的难民,和不愿意多装任何一个App的强迫症患者而言,微信小程序是他们的福音。



「轻巧简洁」,是小程序的最大特点——在京东小程序里,你就老老实实的购物,没有商品推荐、没有金融理财;在mobike小程序里,你可以在登陆后,就立即把车骑走




这里的小工具,指的不只是计算器、生理周期计算这类实用工具,也包括京东、新美大等企业提供的便捷生活服务。



张小龙强调,微信小程序最终解决的问题,是以二维码为媒介,将线下的实体服务与线上的下单、支付等虚拟服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纯粹的使用体验。



其实,手机上的NFC功能,就可以扮演连接线下与线上的角色,受限于整机成本,众多低端手机里还是难觅NFC的踪影。



但是摄像头却是每一部手机的标配,任何一步装有微信的手机,都可以通过扫描纸上的二维码,轻松地完成这种互动操作。这就是张小龙所言「用完即走」的概念。



不是每部手机,都能这样优雅地付款结账




张小龙想借微信小程序,「重构」移动互联网App生态圈


一方面,面对Google Play的缺席,国内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鱼龙混杂的乱象;



另一方面,移动App软件开发的质量,时常伴随着功能的更新而劣化,抵消了硬件配置暴涨带来的体验提升:



在3GB内存手机遍地走,2GB内存手机卡成狗的时代,用户对臃肿不堪的Apps颇有微词。



微信小程序,从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用户回归简单的呼声。



微信期望利用自己对社交的绝对控制权(有庞大的用户数做基础),彻底颠覆应用商店下载App这套体系,让工具老老实实的做工具,不要耍争当流量入口的小心眼。



小程序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提供了另一种连接方式——暂时来看,它既不会对某个精准人群的垂直社交平台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内容平台产生影响。



一定会有人提到百度的轻应用,百度轻应用的理念和微信小程序并无区别。只不过,作为PC时代,靠搜索引擎拿捏中国互联网70%以上流量入口的百度,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了队。



早在2013年,百度就提出了「轻应用」的概念




你可以仔细想一下,你的手机里,现在还装着哪些百度系的App?



手机百度(搜索)?百度糯米?百度贴吧?百度音乐?



首先,团购和音乐类的App,你没必要定期打开。




其次,搜索在移动互联网里不是刚需;贴吧用户向偏低龄、内容向偏俗的定位,注定其无法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产品。


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强势的入口,所以它号召用户使用轻应用(小程序)的理由就很牵强。而放在微信身上,起到的就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Google也不敢放慢脚步,2015年,Google推出一个项目,名叫:「PWA(Progressive Web Apps——渐进式 Web App)」。它的理念和微信小程序,非常相似。



这种致力于将原生App的优秀体验,和Web的轻巧相结合的PWA,相比微信,实现的更底层些:毕竟是Google的项目,可以基于Android,而不像微信小程序,需要依托在微信App里。



并且,PWA应用,拥有和原生App相近的权限,在一款支持PWA应用的测试版Chrome里,PMA应用,不仅在主页有快捷入口,而且还会出现在应用列表以及系统设置中,甚至还可以收到推送,这意味着 PWA 将获得更接近于原生应用的使用体验:



和Android系统,具有深度整合的PWA,可能比微信小程序,更富有想象力



醒醒吧,小程序的「红利」概念,或许并不存在。


红利这个概念,是被人总结出来的。无论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还是智能手机市场的人口红利。



没有谁能像神一样,能准确地洞彻未来,只有在历史发生后,我们才能被动的后知后觉。



红利这个概念,只存在于过去,并不存在于未来。



现在的微信小程序,犹如襁褓中的婴儿,我们并不好判断它是否暗藏红利。不过,基于小程序目前的形态,还是可以做一些有限的预测:



微信小程序并不是为初创团队准备的大礼,因为微信小程序的传播,要比服务号更加「克制」,小程序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通过朋友圈传播的路径。



据腾讯官方的统计,用户每天平均打开微信30次,在朋友圈里阅读好友分享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成为用户碎片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由此可见,朋友圈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此前爆火的微商的宣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朋友圈里的信息传播。



对于一家新成立的初创公司而言,在线下推广微信小程序的代价并不高,用户扫码就可以添加到小程序常用列表中。



但是,推广微信小程序,还是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 在线上、尤其是在微信上推广小程序,缺少朋友圈这一有效的渠道。(这条劣势,已随微信推出「小程序专属二维码」而失效)



2. 如果在人数稀少的群里分享,传播效果并不会太理想;而在人数众多的大群里分享,包含小程序链接的聊天记录很快就会淹没在群消息中。



3. 通过「发现」Tap中的小程序入口,无法做模糊搜索,只能输入精准的关键词,才能自动联想出相关的网站服务。



比如,我在小程序里,只有输入「京东」,才能找到「京东购物」这个小程序,输入「购物」,是找不到任何结果的。如果把这个入口视为微信小程序的AppStore,那么这个AppStore无疑太过于简陋。




对开发者来说,不能做类似SEO或ASO的关键词优化,连通过算法推荐的选项都没有。这无疑加剧了同类产品里,新平台和旧平台之间的马太效应:大家越熟悉的品牌,越容易被搜索到使用,越是新成立的,尚没有知名度的品牌,则越难以被关注。


4. 微信小程序的第三方接口构建的还是不太完善。支付方面,只对接了微信支付,账户方面,只能登陆微信账号。



有用户反馈过由于之前用的是QQ号登陆并开通的腾讯视频会员,默认用微信号登陆腾讯视频小程序就没法享受会员服务的问题。




微信小程序推出的目的,是作为服务号功能的增强、优化和补充。



它更专注的是维持当前移动互联网各类第三方服务不变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不用装那些体积不小,却不怎么用的App」的无忧选择,并适度的帮助微信筑厚自己的高墙,提高用户粘性和认同感,进一步压缩百度、阿里在用户手机上的生存空间。



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微信小程序所谓的「红利」恐怕就不存在了。



再补充一些:作为服务号的补充,小程序与服务号共用一套名称体系,一般来说,巨头们为自己产品做的微信小程序,都是产品名称+产品的功用。比如饿了么已经有了一个名叫「饿了么」的服务号,那么它的小程序就叫「饿了么外卖服务」。



非常准是一款查航班的产品,有自己的服务号,它的微信小程序叫「非常准查航班」




虽然,微信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善,但微信不仅不会、而且也没有必要在将来的某个时日,成为WeChat OS。



但微信会继续扮演推动互联网走向封闭的大手,朋友圈也好、公众号也罢,包括现在的小程序,都是微信迈向巨无霸的一个个标志性节点。



是的,只要你安装了微信,那么你将在微信里,继续体验充分、自由、丰富的信息流,并使用各种日常所需的生活服务。



但是,你要是没装微信呢?



哦,很抱歉,你将与上述的种种好处绝缘。



如果想把信息从微信里面传播出去呢? 微信会告诉你,这样做是不行的,就在微信里面分享不好么?




微信的格局,终究是没办法和Android、iOS这样的移动操作系统相比。



因为作为一个App,微信发展的优先级首先是自己,再者是腾讯,而不是整个互联网。



在保障自己和腾讯利益的前提下,微信也好,张小龙也好,才会去思考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移动互联网前进的事情(这些事情现在也没做)



我想,作为开发者的你,心里应该很清楚了:



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一个App,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劝大家都不要做小程序,而是在创业初期,开发服务好也好、开发小程序也好,开发这类敏捷性应用,可以有效帮助你降低的开发时长与成本,并且扫码就可以关注,非常容易做用户推广。



在用户数日渐增长,平台日益成熟之际,你就可以拿出一份Plan B了:



着手开发你的App,然后用巧妙、委婉、和善的方式,劝说用户转用你的App。




当然,你还应当以缓慢的节奏,为你的App的核心功能添加不应当是画蛇添足的改进,或者干脆从一开始,就做一个阉割版的微信小程序/服务号吧!



微信小程序,首先养活了一群蹭热点的自媒体(我没有凑热点,这篇文章,也是经过好几天的思考而来);



再者养活了一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微信小程序培训机构」;



我相信,即使官方不愿意建立一个微信小程序版的AppStore,一定会有其他机构来完成这一工作,从而获利。




weixin.com(并不是微信的官方网站)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后记:


上个月(2017.4),微信小程序,推出了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小程序码」,就在此前,微信已经支持长按二维码,启动小程序,腾讯还是对微信小程序,寄予厚望的。




事实上,这种原始图腾感、美感增强的,「由方变圆」的专属「小程序码」,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目前我们常见的,由黑色方块和白色方块组成的二维码,统称「QR」码,「QR」码的标准是通用开放的,众多平台级移动端社交App,都开始对这个没有「专属」能力的二维码下手了:




Facebook旗下的Messenger和Snapchat,也有自己的特殊二维码



专属二维码的出现,对微信推广小程序而言,暂时是有利的:



  • 专属二维码,最终确定了,微信作为国内移动互联网「唯一入口」的地位;



  • 专属二维码,可以支持微信专属的API,支持更多自定义功能;



  • 专属二维码,拥有先发「颜值」的优势,当这种特殊形态的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时,用户不但可以直接长按扫描,而且有愿意「尝鲜」的意愿

各家主推自己标准的二维码,进一步加深了移动端各平台App的城墙,互相不能直接识别,印证了我上述的推测:



那个曾属于极客天下的,开放、无阻碍、自由的互联网田园时代,一去不复返!



听说支付宝也在要推出一款和小程序类似的玩意儿,不过,支付宝要是哪天推出了一款名叫「支付宝支付」的微信小程序,那该多有意思!




关键词:自由,承载,程序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