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络营销 > 京东的600亿美元的市值 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

京东的600亿美元的市值 是一个郁金香故事吗?

时间:2022-05-10 18:06:01 | 来源:网络营销

时间:2022-05-10 18:06:01 来源:网络营销

此为倪叔618电商观察的第二篇文章,欢迎持续关注;

近日,新加坡毕盛资管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京东(JD.com)的调查报告,报告由毕盛资管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Wong Kok Hoi亲自做出。

随着报告放出,前日京东股价应声大挫6%,昨日经过努力才得以保持0.13%的微涨。

当然,买了京东股票的同学也不用过分担心,在618大促之前京东必然会集中集团力量以平稳股价,但在618以后,正所谓利好出尽是利空,依然想从京东股票身上赚钱花,倪叔建议你可以开启卖空模式了。

本报告,经倪叔详细研读之后,认为在多个问题上都有直指京东当下问题本质的作用,因而推荐给大家,权作为此次618大战的资本层面观察。(倪叔拿到的版本欠缺图表,请各位见谅)

在本报告的指引,倪叔认为:重新从资本层面来看待本次的京东618大战可以树立一个基础的分析框架:

1) 618作为阿里1111战略的模仿者,无论京东是否可以成功将其打造成为全民热点,都无法掩盖两家公司之间的差距,而且从目前的状态来说,在社交语境下依靠促销要制造全民热点基本已属痴心妄想了,在造节这件事上京东非常吃力;

2) 战后需要关注:京东618在原本强势的3C类目上的表现,如果在其根本环节有所失利,将会是重大利空,当然这个属于小概率事件;

3) 但因为长期依赖3C类目,京东的GMV有所增长,但毛利率是无可改进的,因此京东是否可以通过此次618:实现3C类目以外的突围是评价其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值得强烈关注;

4) 作为一个实质缺乏技术创新的网络零售商,京东要讲述新的故事,会很大程度在物流及京东金融身上做笔墨,但基于报告所揭露的众多问题,有概率出现不符合于事实的宣传,需要注意鉴别真伪;

概要:

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京东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亚马逊。目前的证据显示这两家公司载然相反;京东显然没有象亚马逊那样在那些能将自己变成一个系列技术颠覆者方面进行投资。贝索斯的公司正在通过云、kindle阅读器、Alexa(语音产品)、Amazon Go(无人超市)等方面为股东创造实质性的价值,而京东没有任何可比的产品。京东实质上仍是一个以卖3C家电为主的传统零售商。以下是我们通过分析京东的财报、递交给证交所的文件,以及和竞争对手、行业专家及前员工交谈后得出的结论:

1)高瓴资本提交的最近3季度文件显示,其抛售了4400万股京东股票(接近18亿美元)。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据称和刘强东的关系不错。我们发现,根据彭博报道,高瓴资本大量抛售京东股票,是在去年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加入高瓴资本之后。而且高瓴资本的抛售行为发生在京东宣布将在5年内设立100万家便利店,并计划投资20-30亿美元用于现代物流之时,按照刘强东的说法,这两项投资都将从一开始就盈利,因此高瓴资本的抛售不免让人疑惑。

2)看多者预期京东的直营毛利将扩大到十打头两位数的中值(15%左右),这是不现实的,因为3C产品的利润率很低,而3C产品占了京东收入的50%以上,所以这是一个阻碍盈利的重要因素。

3)京东对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的重新分类是为了抬高经营性现金流。通过重新分类京东金融在2016年的应收账款和应收放款,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提高了15亿美元至13亿美元的数字。没有重新分类的话,京东2016的经营性现金流仍是负的。(质疑财技)

4)京东的物流面临着强劲的竞争,既来自那些资金充足的纯粹的物流公司,也来自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京东95%的仓库是租用的而且很小适用于低毛利的产品如3C和家电。

5)第三方平台业务比报道的要小得多,因为京东财报里提及的服务和其他包含了非核心业务如互联网金融、物流、投资等,这些应该被投资者剔除出去。

6)京东为亏损的1号店支付了过多的资金来换取沃尔玛在公开市场购入京东股票。

主要的分析:

京东,一家市值达600亿美元的中国电商公司是市场宠儿,尽管13年来尚未盈利。在2017第一季度,京东首次报告盈利3500万美元,但CFO提醒投资者不要过于乐观,指出2017年余下的季度财报可能不如第一季度。即便是按照这个水平,京东的市盈率也在令人大跌眼镜的410倍。然而市场依然将这只股票推向了12个月来的新高,而股价上涨的原因和基本面完全没有关系。

今年,京东的股价看起来受益于水涨船高,中国在境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新浪、微博、新东方等都达到历史高位。最明显的区别是京东仍在亏损,而那些公司则在他们的核心业务实现了实质性的盈利。

自2011年以来,股东、债权人、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已经给了京东93亿美元的资本。这些投资人的看好是合理的吗?

我们认为不合理,并将在这篇报告中陈述我们的理由。

2014年5月上市以来,京东仍然是一个直营模式(2016年,占了91.4%的收入)。在它的直营业务中,76%的收入仍然来自低利润率的3C、家电产品。根据高盛,这一品类的线上渗透率已经达到40%,预期将开始放缓。

如果这一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对京东来说,要实现盈利以对得起其600亿美元的市值将更具挑战性。

看多者辩称京东可以将其直营的毛利率从7%提升到15%。但是我们和线下零售商、供应商、电商竞争者的交谈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卖3C产品赚不了钱,而京东的收入中有一半来自3C。尽管京东没有明确地披露这点,它自称长远来看可以在直营业务舒适地获得2-4%的净利,但这建立在它的毛利达到15%的水平上。我们的分析显示,要达到这个水平几乎是一个神话,原因是京东的产品结构及激烈的竞争。

看多者预测通过在直营业务中售卖更高利润率的产品来提升整体的利润。但并无有说服力的证据显示京东能够摆脱它3C的起家基因。即使是在3C、家电领域,天猫通过苏宁已经获得40%的市场份额。京东的第三方平台市场模式和阿里的天猫相比,规模不可等量而语。天猫的GMV是京东第三方平台的5至6倍,天猫在高利润率的品类如服装、快消及其他物品上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故事,美元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