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品牌营销 > 广东第二轮改革顶层设计——“双三角”框架结构

广东第二轮改革顶层设计——“双三角”框架结构

时间:2021-10-03 01:01:01 | 来源:品牌营销

时间:2021-10-03 01:01:01 来源:品牌营销

作者:杨奇

来源:龙狮战略智库(ID:loszhiku)

广东为什么要进行第二轮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广东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无法例外。广东过去40年的全部成就,都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这一招。要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要继续保持改革的先进性,要保持领先全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广东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新一轮的改革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解决核心问题,关键问题。

广东第二轮改革顶层设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如何解决广东区域结构的严重失衡——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不平衡;珠三角内部的不平衡。

2.如何缔造世界级大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

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城市中心如何定位?

如何克服珠三角、广东省、粤港澳一体化的瓶颈和障碍?

本篇先谈广东的两大不平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不平衡;珠三角内部的不平衡。

广东21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珠三角9市占据全省GDP的85%。广州、深圳两市GDP占据全省46%,占珠三角总量的58%。珠三角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珠江西岸,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的发展滞后。

珠三角双中心广州——深圳

广东经济的精华都集中在珠三角,但珠三角只有广州、深圳两个中心支点。佛山、东莞经济规模都不小,但分别与广州或深圳接壤,其实是一体化的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关系。珠海才是珠三角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支点,但这个支点太弱。2016年广州、深圳的GDP是珠海的9倍,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无法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长三角早已经形成“上海——苏州——杭州”小三角与“上海——杭州——南京”大三角。珠三角目前综合实力逊色于长三角主要原因就是城市群结构的单一和三角模型的不成熟。长三角的结构模型以及升级方案龙狮战略智库将另外专文论述)

解决珠三角不平衡的当务之急就是把珠海做大做强。

立杆见影的办法很简单——兼并

城市兼并的成功范例——佛山

2002年以前,佛山经济体量远远落后于东莞。2002年佛山合并县级市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后,迅速赶超东莞,成为全国二线城市中的明星城市;2016年GDP高达8630亿元,全国排名第15位(同年东莞GDP6827亿元,全国第20名)。

佛山的整体合并,不是简单的1+1等于2,而是大于3。不仅自身实力变强,珠三角还多了一个除广深外的第三强城市。珠三角内部,佛山与东莞你追我赶,是广深PK之外的又一台好戏;对外,佛山、东莞与江苏无锡、浙江宁波竞赛,可谓紧张激烈。无锡压过佛山一头;佛山超宁波一位;东莞紧随其后。一些大省的省会城市如沈阳、济南、合肥、西安、哈尔滨、福州、长春、石家庄等都被它们甩到身后。而“广佛同城”计划利好广州与佛山及其周边中小城镇……

没有当年的大佛山兼并计划,这样的结果恐怕不会发生。

假设珠海合并中山

珠海GDP2016年只有2226亿元,珠三角排名第8, 广东排名第10,全国排名第97。

珠海合并中山(2016年GDP3202亿元)后,GDP总量达到5428亿元,立即成为广东仅次于东莞,省内排名第5、全国第35的中上等城市。珠三角广深之外的二线城市“佛莞”竞争变成“佛莞珠”三家竞赛。当然,珠海合并中山不能简单的1+1,不能孤立考虑珠海或中山的发展,而应从珠三角乃至全广东省的整体布局上通盘规划。

中山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历史上,珠海原本属于香山(今中山)行政区划。两个城市的整合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1978年改革开放后,珠海和深圳分别设立特区。今天,珠海与中山再度合一,是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会,不仅迅速缩小与深圳的差距(否则距离将不断拉大),还能使珠三角的第三角支撑点强大起来,形成珠海-江门联合发展的态势,加快粤西的融合。此外,珠海做大做强,对澳门和香港的发展也利好。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一座城市的两座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中山与珠海合并,新珠海立即拥有两座超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预计2018年上半年通车,建设中的深中通道稍晚几年通车。届时,香港与深圳直通新珠海,为新珠海腾飞增添非凡动能。一个城市拥有两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港珠澳大桥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东西两岸珠海一端实力太弱,与东岸不对称。做强珠海,港珠澳大桥全盘皆活。

两座城市的产业整合

珠海有格力等著名制造企业,良好的旅游资源,毗邻澳门和香港(港珠澳大桥),广东三大自贸区之一的横琴自贸区。中山拥有13个国家级产业生产基地:国家高新技术、国家健康科技、国家精细化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包装印刷、中国五金制品、中国灯饰(古镇灯饰占全国灯饰产品总量的70%)、中国休闲服装、中国红木家具、中国电子(中山)、中国电子音响、中国纺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等。这些产业基地,有的已经完全成熟,具有规模优势,更多有待更进一步的强化升级。中山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与珠海形成产业互补,再加上利用自贸区的优势,重新整合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珠海——中山合并后,可带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最终促成珠江西岸新珠海的新型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产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

(珠海横琴自贸区会因为珠海——中山两城的合并发挥超乎想象的作用)

城市面积扩张与城市化率提升

珠海面积1711.24平方公里 ,目前城市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与深圳比,城市空间相对狭窄。珠海与中山(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合并后面积为3495平方公里(超过深圳的1996.85平方公里),可以双向拓展,西向与江门链接,主攻北向与中山整合。2016年,中山人均GDP99788元,排名全省第5(高于第6的东莞);珠海人均GDP136244元,排名全省第3。中山人口320万,珠海163万,合计只有483万人口。相对佛山的743万,东莞的825万,人口增加的潜力非常大。依托产业升级的机遇,城市人口迅速扩张(城市化率提升),城市增强综合实力获得全面提高。

新珠海牢牢把握珠三角第三极发展战略机遇,通过外部交通环境的极大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率提升(人口增幅)等可预期的发展成果,以及香港、深圳、广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动能接受,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合并后的新珠海,背靠江门——茂名——湛江等粤西腹地,南接澳门,东望香港、深圳,北连广州、佛山等,形成极佳的都市圈格局。珠海强势崛起,可以盘活整个珠三角。

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合并中山)三中心格局图

改革开放初期,珠海与深圳、汕头、厦门同为四大特区,后来深圳一支独秀,发展迅猛,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并驾齐驱的中国一线城市。珠海有理由寻找新的机遇,营造再次腾飞的良机。

新的良机在于珠三角的平衡发展,广东的平衡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无论是对国家核心经济区的珠三角而言,还是对大广东全境的平衡发展也好,珠海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珠三角的事情暂告一段落。下一步谋划广东平衡发展的新蓝图——珠三角之外的“粤三角”,一个与珠三角紧密关联的复合型双三角结构。如果仅仅只是谋划珠海及珠三角的更加繁荣和辉煌,并不能解决广东更深层次的全局问题。

今天,“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成为广东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经济课题、改革课题之一。广东21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有十几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过去,由于远离发达的中心区,粤东西北城市发展缓慢。广东省近40年来一直优先发展珠三角,对其它地区缺乏支持。长此以往,形成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严重不平衡。面对这一难题,如何破局?

我们的解决方案:选取粤东西北“汕头—湛江—韶关”三个支点,重点推进建设珠三角外围的大三角。以珠三角外围的“湛江——韶关——汕头”为支点,做成广东的大三角——“粤三角”,也称为“外三角”。

双三角复合型结构

目前,大三角的交通网络体系已经基本成熟。粤东因厦深高铁已经与深圳、广州直线打通,同时汕头与厦门等海峡西岸城市群也快速联通。粤西沿海高铁在新珠海(中山)通过深中通道跨江(海)联通深厦高铁,粤西粤东从此无缝对接。珠江口西岸城市珠海(中山)原来体量小,做大做强新珠海,对小三角(珠三角)有益,对大三角(特别是粤西)一样有意义。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超级桥梁工程,为珠三角的下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硬件设施。港珠澳大桥联通香港+澳门+珠海;深中通道覆盖深圳、珠海(中山)、江门、东莞、惠州等地。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继虎门大桥后打通粤东、粤西的“任督二脉”。深中通道还串通广东前海、南沙、横琴三大自贸区,对于广州、深圳、珠海三大中心城市及深莞惠、珠中江两个沿海城市群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沿海高铁有利于粤西与粤东湛江——珠海(中山)——深圳——汕头一线的整体连片(大三角的沿海一线)发展;并对即将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全面利好(粤港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首先利好珠三角,其次也利好双三角的整合)

过往,粤港澳在规划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超级桥梁工程中的利益盘算所造成的不同城市间的利益冲突,会在新格局的大小【双三角】顶层设计中得到化解。珠三角的传统交汇中心是广州,沿海高铁将珠三角的交汇点推向深圳、珠海(中山),看似对广州不利,但广州依旧保持全省、以及外省接连的中心位置。湛江、汕头、韶关等三个方向的沿线城市都直通广州,西南广西、华中湖南等省中心城市都与广州高铁直达。而广州、深圳以北的两个地级区域中心城市韶关、河源将承当广东与北方湖南(京广高铁)、江西(京九高铁)两个线路的中间链接。而水涨船高,大珠三角的腾飞,会给香港、澳门带来利好。

广州依然是华南的中心

广州的交通中心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省内外都如此。省外向西与西南(南宁+贵阳+昆明)中心城市链接;东与福建厦门、福州等链接(经广汕高铁);北与湖南长沙链接……

且看【粤三角】如何定格成型——

粤东汕头

汕头,原本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四大特区之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偏离珠三角中心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在第二轮改革,汕头有理由与过去同病相怜的珠海、厦门一起,在以“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改革中实现飞跃。汕头经济体量小的另一个原因——粤东小区域内分成了汕头、潮汕、揭阳三个地级市,不利整合做大做强。现今是否需要做城市区划的整合(汕头、潮州、揭阳合并)暂且不论,但三市需要做一体化经济规划是没有疑问的。三市合计的GDP超过5000亿元,区域内的发展潜力不小。

粤东区域中心战略与三城协同发展新规划是振兴粤东的关键所在。

粤西湛江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区域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湛江还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湛江过去发展速度相对迟缓,2016年GDP2585亿元,全省排名第8(珠三角排名第4东莞之后的城市实力都不强),全国排名第83位。综合经济实力很难匹配湛江本身如此重要的区域中心位置。

把湛江作为广东第二轮改革的外三角支点之一发展起来,对内平衡粤西与珠三角中心区的差距,对外与海南和广西等西南省份的区域中心城市形成连片效应。这就是湛江的重大战略意义。

粤北韶关

广东外三角的第三支点是韶关。

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粤北区域中心城市。GDP1218.4亿元(2016年),省内排名第16名。2016年人均GDP4.15万元(深圳人均GDP是韶关的4.12倍)。

粤北韶关相对实力较弱(人口数量偏少、经济结构单一),但韶关是广东北上与中部湖南等省联络的第一中转站。做强韶关,不仅可以提升粤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扩大珠三角北部经济腹地的战略意义,巩固广州作为华南中心的地位。韶关的优势之一是与珠三角中心广州的距离较近(韶关——广州221公里;湛江——广州416公里,汕头——广州420公里)。

韶关是粤三角成型的最后一个支点,战略意义也非常重要。

【双三角】复合定型,内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汕头——湛江——韶关”三大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各自的优势条件。发展潜力大。关键是要有全省高度的区域发展战略来推动。“汕头——湛江——韶关”组成的大【粤三角】经济模型,是广东“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战略的关键工程。做好它,广东经济高速列车的底盘就更加牢固。否则,广东发展的瓶颈很难突破。

广东外三角向外对应接壤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与相关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近距离链接(汕头到厦门的距离比到深圳更近;韶关到湖南郴州的距离156公里,比韶关到广州的距离221公里还要近65公里)。外省区也同步启动推进自己省内区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战略,两相对接,自然能够成功交集。(不同省份各自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能够达成跨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网络化链接)

广州、深圳要向世界城市靠拢,需要珠三角包括珠海在内的关联城市协同发展;珠三角要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军,光靠内部的发展不够;前提条件就是广东大三角(粤三角),甚至更大范围的跨省区域经济能够再升级。水涨才能船高。

这样一个【珠三角—粤三角】复合型三角结构,规划了中心区与边区两大经济区结构,以及大型中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各自定位,相互支撑,相互承担。区域(边区)中心城市(如汕头/湛江/韶关等)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中心区经济的腹地,以及本省与外省经济连接的中间带;中心区中心城市(广深等)对内带动中心区(珠三角)及全省(粤三角)经济的发展,并向外省辐射。

与此同时,广东在【双三角】的发展框架基础上,与港澳联合谋划“粤港澳大湾区”,施展震惊世界的大湾区新蓝图。需要强调的是,没有粤双三角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根基不稳。在发展传统中心区“大湾区”经济之前或同时,我们必须提前或同步规划广东的内部改革和发展计划。

【粤三角】(大三角)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广东下一步改革能否实现由珠三角中心区向纵深腹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而且,与邻近省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只有解决省与省之间区域发展的平衡问题,才能在全国范围推进全局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最终,要提炼设计出全国各省都适用的平衡发展模式,并适合每个省区个性特征的顶层设计模板。

广东的发展战略包括核心区与非核心区(边区)两个发展板块。核心区(珠三角)的地位和作用依然非常重要;核心区做好广州、深圳、珠海及整个珠三角;非核心区(边区)则选择汕头(潮汕、揭阳)——湛江——韶关(河源)三个支点,重点推进。珠三角重点扶持珠海的崛起;广州、深圳、新珠海及整个珠三角带动粤三角(粤东西北)全面平衡发展。这就是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要发展战略。用三到五年时间,把粤双三角的基本框架建成,并持续发展,10年左右时间,广东内外三角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会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水平,而后续更长久(至2050年)的持续发展也满满可期待。这是广东经济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保持第二轮改革发展排头兵地位的绝佳良方。

【双三角】结构是广东第二轮改革的顶层设计,是解决广东内部两个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方案中,珠三角的二线强市佛山、东莞的地位仿佛有点降低,但实质上影响不大,而且长期发展更有利。在小三角中,新珠海地位提升后,珠三角整体实力更加强大,佛山、东莞等城市可以继续利用邻近广深两大中心城市的优势,同时借力新珠海崛起机遇。珠海等城市的迎头赶上,利好广深、利好所有珠三角城市。外围大三角做强定格后,珠三角可背靠广东经济底盘(粤三角),基础更加牢固,整个广东的实力会有一个全面提升。

在双三角(珠三角与粤三角)的框架下,广东全省每个城市都会有服从全盘的子定位。包括广州、深圳,甚至粤港澳大棋局中的香港和澳门也会做相应的定位调整。广州、深圳、香港三大中心城市的角色定位,事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未来,中心区珠三角将在新双三角模型下,向更高级别的经济水平发展,广州、深圳、香港都将迈向世界城市的更高台阶(另文论述)。

从40年前改变广东乃至全国的【深圳特区】关键一招,到40年后的广东【双三角】关键一招,显示的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面临的更大范围的挑战。社会主要矛盾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和升级。【珠三角】、【粤三角】双角复合发展战略是广东第二轮改革顶层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改革顶层设计还会涉及以下课题:

1.“供给侧结构改革”

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在双三角结构中实施,并促进广东双三角经济模型定格;

2.“中国区域(中心区与边区)经济发展模式”;

3.“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化率)战略”

……

龙狮战略智库将围绕这些重大课题,出品“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在全国及区域空间的实施落地方案;提炼出“中心区——边区理论”、“城市化率提升模式”等创新理论和实施方案。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逐一探讨并发布相关成果。

一定会有读者提出疑问——粤双三角的发展战略非常棒,但如何解决大“粤三角”、小“珠三角”之珠海的发展动能(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龙狮战略智将会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下回分解。

作者:龙狮智库首席专家:杨奇

关键词:设计,三角,结构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