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时间:2023-03-20 14:06: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0 14:06:01 来源:电子商务

一、供应链金融基本情况

(一)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主导,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服务对象,以核心企业的资质作为信用担保,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为供应链中制造、采购、运输、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融资服务。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以解决供应链中各个节点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激活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降低融资成本。

(二)供应链金融特点。

供应链金融的载体是供应链,其核心是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资信来提升自身的信用,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获得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中对融资企业的信用评价不再单纯地强调融资企业的规模和财务指标,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主体进行整体信用评级,更注重融资企业的交易历史记录、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紧密程度以及核心企业对融资企业的依赖和支持力度等。

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对于资方来讲,客户不再是单一企业,而是可以整合一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三)交易结构。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共分成四类:交易方、平台提供方、风险管理方和流动性提供方。

供应链交易方同时包括了买方和卖方。议价能力强势的一方为保持自身充足的现金流,交钱和交货往往不是同时进行。一场交易要么占用买方资金,要么占用卖方资金,这时候弱势一方要用钱,就要通过借贷获取资金,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原因。

平台提供方的主要作用是信息呈现和流程操作,为融资的信用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方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主体提供一个互动的场所,尤其是在交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充当平台或中介的作用。这一来,融资的需求方(交易双方)和供给方(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平台提供方利用收集整理出来的以往交易中的票据、订单、财务状况等信息,为供应链融资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如果遇到资料不全的情况,平台提供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资料补全,包括开票、匹配、整合、支付、文件管理等操作。

风险管理方根据交易的特点产品的性质等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把握交易的特征以及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状态,以此全面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控制融资风险。

流动性提供方可以理解成商业银行、保理公司、投资公司这类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流动性提供方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交易情境和自身情况设计业务模式,提供贷款融资,或者为贷款融资做担保。

(四)政策导向。

在政策支持方面,2019年7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在政策监管方面,2020年9月22日,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意见》强调,供应链大型企业应严格支付纪律和账款确权,不得挤占中小微企业利益。各类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应严格遵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五)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传统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模式,保兑仓模式和融通仓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基于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融资企业)为获取流动性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第1步: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形成应收账款后,约定融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发货,核心企业在收到货物后按期付款;

第2步:融资企业作为融资方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将应收账款单据质押给金融机构;

第3步: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相关的单据等证明材料交付金融机构,并作出支付账款或回购承诺;

第4步:金融机构基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以缓解阶段性资金压力。应收账款融资是金融企业合作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直接保理融资、反向保理融资、保理池融资等。

2、保兑仓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是指买方 与卖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预付账款为基础,银行为买方提供的、以其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短期融资业务。预付账款融资多用于采购阶段,核心是将预付账款作为融资资产,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采购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预付账款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先票/款后货融资、担保提货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第1步: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协商由融资企业申请贷款,专门用于支付购货款项;

第2步:融资企业凭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贷款,向核心企业支付该项交易的货款;

第3步:银行审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后,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

第4步:银行与仓库监管方签订仓储监管协议,完成对货物的受托与委托管理。

第5步:核心企业根据购销合同去发货,货物到达指定仓库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

第6步:银行获得货物的担保权益后,向融资企业发放融资资金;

第7步:融资企业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告知仓储监管方可以释放相应金额的货物给融资企业;

第8步:融资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依次不断循环,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即融资企业将货物提完为止。

3、融通仓模式(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是指融资企业以贸易过程中货物进行质押,向资金提供企业即贷方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第三方仓库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方贷款的业务活动,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存货融资一般发生在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且因现货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的企业,企业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

存货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第1步:融资企业将货物以质押的形式存入仓库,第三方监管仓库对货物进行检验以保障自己的担保权益;

第2步:供应链企业获得货物的担保权益后,向融资企业发放融资资金;

第3步:融资企业销售货物给贸易商,第三方监管仓库将提货信息告知给供应链企业;

第4步:贸易商支付相应货款至供应链企业在银行的专用账户,作为融资企业偿还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存货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静态抵质押融资、动态抵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等。

二、供应链金融市场情况

(一)

市场规模。

根据易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2021年度前5个月,山东全省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达756亿元,同比增长80%;全省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6149.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8.1%,比去年提高0.8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商业汇票承兑累计发生额为11287.5亿元,占全国比重达9.2%,比去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二)市场参与主体情况。

随着我国供应链市场的加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由单一金融机构拓展到多种类型的参与主体。

从公司类型来看,根据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B2B平台和商业银行数量规模占据市场前三,合计占比56.86%。

根据融资规模来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信贷规模差异较大,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资源优势的不同有关。

放贷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通常处于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或转型阶段,占比14.56%。大多数企业融资规模在1-10亿和10-50亿之间,占比分别为27.21%和24.05%,合计占比占比约51.26%,该类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已初具规模。

放贷规模在100亿以上的服务商数量占比约24.05%,表明市场中已有一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具有相当规模,业务模式相对成熟,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具有较强的客户开发能力和资金供应能力。

(三)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 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

1、上游资金供给端公司类型(服务商)

其中,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数量约占45%,在参与主体中占比最高,这些服务主体各自的特点如下:

供应链公司:供应链公司主要是在采购执行、销售执行等供应链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垫资垫税服务。主要包括供应链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公司的金融服务模式成熟、回款相对稳定、收益预期相对明确,风险多为操作风险。

B2B平台:B2B平台主要体现为两种服务模式: 一种是从交易端切入的B2B平台, 提供在线交易,鼓励并促成客户的在线交易,使交易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信支持。另一种是从服务端切入的B2B,为客户提供从寻源,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主要负责内外部数据归集、处理、传输、分析,协助风险识别与控制,比较典型代表企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以京东为例,目前针对B端,京东金融设计了“京保贝”、“京小贷”等产品。以“京小贷”为例,通过利用商家在平台的交易记录、商品情况,以及消费者评价等关键信息,为商家提供浮动利率的融资服务。

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优先满足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然后对接规模稍大的项目,而这部分项目保理及小贷公司无法承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空间。

银行: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 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但也有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且银行的粗放模式在特定的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是短板,造成风险识别成本高,操作手续复杂,难以保证高频、小额的融资需求,所以,银行在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领域有天生的短板。

2、下游资金需求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

随着各类主体的摸索实践,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趋势愈发明显,供应链金融的垂直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业等应收账款累计较高的行业。其中涉足物流企业的相对数量较多,其次为大宗商品,包括钢铁,有色及农产品等,第三位零售业,第四、第五是供应链金融的传统优势领域:汽车及电子电器。

(四)供应链金融成本。

供应链金融作为以供应链流动性资产为标的的金融,利率覆盖区间正常为年化8-15%,一般来讲12%是一个槛,8-12%,12-15%,15%以上,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资金供需,也间接反映着资金的风险溢价。

三、供应链金融的难点

(一)试错成本较高。

市场环境及信息并非完全透明,银行是金融机构,并非实体业务的经营组织,无法对行业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无法有效地分析该行业的客户结构,所以在与客户进行供应链金融合作时,收集信息的非全面性导致合作不畅甚至失败,增加了银行的试错成本。

(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银行与行业的某家核心企业共同开发针对性供应链金融产品,只能确定该产品完全符合这家核心企业的经营模式,但无法判断及确保是否同样适用于该行业的其他核心企业,投入产出比具备不确定性。

(三)获客渠道。

当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经与某家核心企业试点成功并落地后,银行需要尽快在该行业推广,但银行无有效的拓展与获客渠道,核心企业通过该金融产品经营效益得以提高,为防止同行业竞争赶超,并不会协助银行进行该金融产品的推广,导致该金融产品市场推广有限。

(四)业务专业性。

银行与核心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核心企业需要银行的低成本资金盘活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银行也需要核心企业这样的客户来实现金融产品的创利;但同时二者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银行担心核心企业的业务风险,所以需要向核心企业了解业务流程,并在业务流程中设置相应的风控点与要求,而核心企业担心银行设置过多的门槛从而限制企业发展,基于银行人员对行业及业务非专业性的特点,在银行向核心企业确认业务流程时,会采取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等方式与银行进行“抗争”。导致出现“该控的不控,不该控的乱控”局面,增加了银行资金的风险。

(五)数据共享、验证。

银行需要从需求方、核心企业、供应商获得交易的必要信息并进行验证,以此来验证整个链条交易的真实性,这就需要银行从上述三个企业分别收集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工作量与复杂度较大。

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线上化趋势。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1个优质企业为核心,多个上下游企业参与的"1+N"模式,由银行主导,采用线下模式,银行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持为其上下游企业"N"提供融资服务。在技术层面以不动产抵押,信用评级为基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将此模式移植到线上,运用互联网的开放、透明、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将由银行主导的传统金融,变成全民参与的普惠金融。并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融资贷款的风险。业务模式趋向去中心、实时、定制、小额,产品则以数据质押为主,借助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供应链和营销链全程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时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二)大数据应用。

未来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在于风控体系的完善。通过对供应链体系内"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监控,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关键在于如何将数据模型与数据客观规范的采集结合起来,其最核心的独立、客观、公正、规范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期。

(三)产融更紧密结合。

产融结合的程度是一个经济体活跃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资本血液低成本、精准的流向实体产业,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供应链金融向平台化趋势发展和整合将是必然趋势,由平台模式搭建成一个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促进资本健康的流向实体产业。

具体的运营方式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互联网信息传递和数据支撑,创建金融生态体系,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的各类主体并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

(四)垂直化和细分化发展。

由于每个产业的供应链模式,盈利模式,资金需求的强弱、周期都是不同的,因此供应链金融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必然催生出不同的行业特征,这将促使供应链金融平台向更垂直细分、更精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因此,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从市场角度来看,部分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存在较大机会。如物流行业,农业,零售业,化工行业,餐饮业等等。

关键词:研究,报告,行业,金融,供应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