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营销百科 >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精彩书摘自序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精彩书摘自序

时间:2023-02-12 07:03:02 | 来源:营销百科

时间:2023-02-12 07:03:02 来源:营销百科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精彩书摘自序:大四那一年,我大多数时间都躲在图书馆的书堆之中,一遍又 一遍地阅读着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新书——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 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 未来的构想。

托夫勒写到即将到来的全球转型。用他的说法,人类的'第一 次浪潮'指的是在数千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农耕社会,'第 二次浪潮'指的是后工业革命社会,在这一阶段,大规模生产和销 售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便是指信 息时代:这时的社会是一个电子地球村,人们可以在此获取无穷无 尽的服务与信息,参与到全球性的互动之中,并凭借共同兴趣而非 地理位置建立起自己的社区。他所预言的世界,便是我们所知 的世界,他的愿景让我着迷。我知道,我想要参与到第三次浪潮之 中去。没错,我想要为第三次浪潮的创建贡献一分力量。

美国在线诞生 30 多年来,托夫勒的预言的确应验了。我很幸运地经历了这次浪潮的起始,能够从那以后一直参与其中,更是我 的荣幸。

自初始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就令人瞠目结舌。互联网 时代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进化,这些都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托 夫勒式浪潮。

互联网第一次浪潮的内容就是为网络世界打造基础设施与铺设 基础。在这个阶段,思科系统、斯普林特、惠普、太阳微系统、微 软、苹果、国际商业机器、美国在线等公司创造的硬件、软件和网 络,成为人们与互联网及其相互之间联通的工具。我们同心协力, 为信息高速公路(还记得这个词吗?)铺设入口匝道。

那时,我们这帮网络先驱事事都需要力争。当时的电话网络大 多要收取每小时 10 美元的上网费用,而绝大多数人无力支付,因 此我们力争降低上网费用。我们不得不恳求电脑制造商考虑在他们 的电脑中安装内置调制解调器后再出厂。当时,只有对网络有强烈 兴趣的人才会上网,而绝大多数电脑公司高管都无法想象,普通人 怎么会对调制解调器有需求。

在美国在线成立初期,我们的工作大多都是在解释互联网的定 义、原理和人们想要上网的动机。记得 1995 年接受美国公共电视 网的采访时有人问我:'人们为何需要互联网呢?'当时,这个问 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而此时,我们已经为之奋斗了 10 年之久。

网络为下一代创新者提供了绘制蓝图的新工具。伟大的思想者开始考虑如何将全球性的网络连接更广泛地拓展开来。他们做了各 种修补与尝试,为构想而拼搏,并创设了公司。(我们的一名用户 就是通过入侵美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 AIM 初尝编码的滋味的。他 的名字叫作马克·扎克伯格。)

21 世纪初,适逢互联网时代第一次实质性的灾难——'互联 网泡沫'。而此时涌起的互联网第二次浪潮则为泡沫充气,并助推 了它的爆炸。大批企业家和投资者因此损失惨重,但那些存活下来 的人,则做好了引领接下来互联网创新时代的准备。

第二次浪潮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进行的建设。谷歌等搜 索引擎的出现,方便了人们探索网络世界中的海量信息。亚马逊(Amazon)和亿贝(eBay)则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一亩三分地变成 了一家一站式的商店。在第二次浪潮中,社交网络也进入了成熟 期。与以整理互联网信息为目标的谷歌不同,社交网络让我们对自 己的信息进行规整,从而吸引了 10 亿名用户。在第二次浪潮中, 苹果公司推出了苹果手机,谷歌推出了安卓手机,一场手机运动也 自此打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新时代互联网的引擎,打造出 一个为世界带来百万经济效益的手机应用程序经济体,而这一趋 势,也为第二次浪潮增加了助力。

作为服务工具的软件是构成第二次浪潮的主要因素,这其中包 括推特和照片分享应用 Instagram 等方便共享理念和图片的社交应

用,也包括位智(Waze)这类因无法随时连接而不再实用的交通

应用。虽然绝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是通过解决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而 占优势的,但这些公司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第一,就实际情 况而言,这些公司的产品都具有无限的伸缩性。想要扩充用户群, 通常只需通过增加服务器容量和雇用更多的工程师便可达成。第 二,产品本身(也就是应用程序)通常是可以无限复制的,这些公 司不必生产制造任何东西。

如今,第二次浪潮正逐渐被取代。几十年后,当历史学家编写 科技革命的故事时,会有人提出,当人们开始将互联网融入我们所 做的一切事情之中时,便是互联网成为遍布世界之力的起点。而这 一刻,就是第三次浪潮的开始。

第三次浪潮指的是互联网脱离互联网公司而存在的时代。这 是一个产品即便不被网络界定但也无法离开网络的时代。在这个时 代,'网络驱动'听起来就像'电力驱动'一样可笑,因为这些词 语已经有些画蛇添足了。在这个时代,人们认为在产品间添加'物 联网'的概念已太过狭隘,因为我们将会发现,更为包罗万象的 '万联网'才是大势所趋。

这个时代的企业家不仅会挑战世界上最强大的产业,也会撼动 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产业。他们将会重新规划我们的医疗卫 生体系,并会重新改组我们的教育系统。他们打造产品和服务,将

会让我们的食物更加安全,并让我们上下班的通勤变得更加轻松。

但是,新一代企业家如若想要成功,那就不能再按第二次浪潮 的游戏规则做事了。

在第二次浪潮中,初创公司的故事往往始于在大学宿舍里孕 育,继而一炮而红的应用程序,但第三次浪潮中公司的创始故事可 能不大一样了。第三次浪潮的企业家需要以第二次浪潮中的企业家 不曾用过的方式,跨越不同的领域建立起合作关系;他们需要统筹 出一个曾被绝大多数第二次浪潮企业忽略的战略宏图。另外,在他 们施展手脚的环境中,进入市场的壁垒(即便是对于有价值的创意 而言)比第二次浪潮中的任何壁垒都要高出许多。

第三次浪潮的企业家所需要的,应该是一本适用于第一次浪潮 的游戏手册。那时的互联网还很稚嫩,但怀疑精神很高涨;当时进 入市场的壁垒高高耸立,合作伙伴则是接触到客户的必要条件;监 管体系正在适应新的态势,并努力探索前进的正确道路。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关键 时间点,我希望尽己所能地分享自己的理念,确保我们能有一个光 明的未来,找到一种理解未来、规划未来、适应未来以及在未来抓 住机会的方法,第一次浪潮的历史经验已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但 虽如此,包括我本人经历在内的第一次浪潮中的许多故事,都尚未 被公之于众。

这本书是我站在多重视角上写就的。我是一名初创公司的企

业家,但也有在大型企业工作的经验。我虽然从未在政府从事过全

职工作,但对政府内部以及相关工作都有过涉足。我既是一位投资 者,也是一位支持者;我虽然不是一位硅谷人,却熟悉硅谷。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达到几个目的。我想为大家讲述消费 者互联网诞生的始末,聊一聊美国在线这样的公司如何差一点儿功 亏一篑。我想要分享一些真实的幕后回忆,也就是这场少有人体验 过的惊险过山车之旅的点点滴滴。我想要让你们知道站在顶点的感 觉是怎样的,同时让你们看看从董事会的角度向下看的风景。

但是,我并不想空泛地谈论上述内容。这里讲述的每一个故事 都意在说明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互联网第一次浪潮的经验教训在 第三次浪潮中是必不可缺的。因此,我也希望能够详细谈一谈第三 次浪潮。我会聊到这次浪潮的情况及其将会如何展开,还会带大家 一瞥这次浪潮所预示的未来。

我写这本书,不仅是为了帮助企业家打造他们的梦想,也是为 了帮助企业巨头平抚他们的梦魇。这本书不仅是写给商科学生的, 也是写给看客的;不仅要写给那些怀念在邮箱中收到美国在线光盘 的大龄读者,也要写给那些连'只读光盘'这个名词都没听过的年 轻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的人生旅程就是一场难以预期的探险,

其间有起有落,既令人凫趋雀跃,又时而让人意兴阑珊。其中虽有

惊心动魄的时刻,但更多的则是喜悦与快乐。这些都是我在本书中 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东西,我想要带领大家走进我的世界,而还有什 么媒介能比大约在两千年前就被发明的书本更适合呢?

我不打算写一本回忆录,但我确实想要将自己的一些故事与大 家分享。因为我相信,就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一样:'凡是过去,皆 是序章。'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从过去汲取经验。我的意图并不是 为初露头角的企业家写一本指南,因为这样的书已经浩如烟海。但 是,我确实想要阐释为何创业的游戏规则正处于转变之中。我也不 想对政策滔滔不绝,但我的确认为,美国很有可能会失去其作为世 界创业大国的霸主地位,所以我想要为大家阐述其中的原因,并告 诉大家我们对此能够做些什么,必须做些什么。

《第三次浪潮》既是回忆录,又是未来游戏的守则,还是一本 公开声明,是我甘愿为之竭尽所能之作。就像托夫勒的《第三次浪 潮》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焰一样,我希望这本书也能够燃起你心中的火花。[1]

关键词:浪潮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