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Web3,互联网新航路?

Web3,互联网新航路?

时间:2023-09-22 14:18:02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9-22 14:18:02 来源:网站运营

Web3,互联网新航路?:作者|Tim Jiang

编辑|Tim Jiang

Web3和Web3.0的区别是什么?——这是前两天在《三五环》播客上关注到的问题,衍生出的问题还有Web1和Web2又是什么?脑子里满是问号。

最近刚好在整理元宇宙相关的内容,就蹭波“Web3”热度整理一篇,如有纰漏之处欢迎加V交流~

01 “ Web3 ”的概念梳理

早在2018年2月,硅谷知名风投基金A16Z的合伙人Chris Dexion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篇《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的文章,提到了互联网的第三个时代——Web3;同年6月,A16Z成立了首支加密基金,宣告着Web3时代的到来。

根据网络上公开的资料,整理在了下面这个表格中:

来源:公开网络,作者整理;
根据维基百科,Web3.0泛指语义网(Semantic Web),包含了AI、区块链以及边缘计算架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Web3则更加狭义或者说微观,更多基于公共区块链之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按照Chris Dexion的说法,区块链是对互联网的重新设计和调整,让所有参与互联网的人都有机会拥有互联网的一部分网络,如同早期的互联网。

举一个例子,Web2或者Web3就好比是互联网的地基,某讯某音构建于Web2地基之上,但是用户在某讯某音制作/消费的内容都是留在这些平台,而平台决定这些数据的处置权,例如用作广告推荐等。

在Web3地基上,与其说平台因为监管放开了数据的专属权给用户,倒不如说因为技术限制没办法独揽数据权,因为用户的数据是记录在区块上的,平台无法更改。

那么如何理解用户会拥有一部分网络呢?继续扯....Web3的应用都是基于不同的区块链之上,区块链则以公链为主,公链就好比高速公路,目前名气最大的就是以太坊;但是,公路也是要收费的,公路也是需要网络世界的开发者去建造的,公路的维护与工作也需要资金,这部分资金则以Token权证的方式去筹集。

“Fungible Token同质化通证”,字面意思即相同的权益证明,现实世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货币,在数字世界则主要是数字货币。“公路”项目通过发行这类Token来筹集资金,看好项目的客户则花钱买这些权证并拥有“公路”的一部分,这种筹集方式类似众筹而不是私下发行,这也是为什么Dexion说参与互联网的人都有机会去拥有一部分网络,当然拥有形式除了购买也可以是根据用户行为获得的奖励。

你想在公路(区块链公链)上开车(Web3的应用),就需要在公路上交钱(GasFee),钱从你的口袋(Wallet)里扣,而扣的媒介就是数字货币(Fungible Token),然后数字世界的货币媒介需要从交易所(Exchange)去兑换,这就是Web3经济的运行机制。

要使得这套机制有效的运转起来,最关键的当然是需求——Web3的应用,这些应用类目其实在Web2里面基本都有了,只不过技术方式变了下,前缀都加一个“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例如去中心化的App应用就叫dApp,就如同苹果的AppStore里的应用一般,dApp可以分成社交类(SocialFi)、游戏类(GameFi)和泛金融类(DeFi)等等。

Web3应用中的数字资产是跟着账户走的,应用不具有这些资产。普通用户通过Wallet来链接一个dApp,这在Web2相当于用Facebook/Apple/Gmail来登陆第三方App。绕过了这几个平台。

另外,用户在Web3的应用上产生的数据资产挂钩在更底层的区块链网络上,相当于全球性的公共数据库,任何应用无法对其复制和篡改,这就解决了当前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安全问题。

来源:Twitter;
2021年3月23日,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Jack Dorsey将其2006年的第一条推文以NFT的形式在Valubles网站上拍卖,最终被一名马来西亚的用户以成交价291万美元购得。根据Valuables在网站上的公布,这位买家将收到独特的数字证书和Jack Dorsey的亲笔签名。

NFT的全名是“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字面意思即长不一样的权益证明,现实中不同或者大同小异的物品有很多。

例如画廊的艺术家作品和乔丹穿过的鞋子,在数字世界可以对应Dosey发的推特、朋友圈发的动态,或者是天生依托数字的流媒体音乐、游戏装备以及数字艺术/藏品,而NFT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这些数字内容在版权上的验证/证明。

02 对 “Web2” 的影响与现状

如同现实世界画廊艺术家的作品可以通过法定货币购买,数字世界的NFT作品也可以通过数字货币购买。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传统的盈利方式以流量变现和广告为主,内容媒介实则获取了大部分有形与无形的收益。

公众号这类也支持“赞赏”功能,但充其量更多是读者认可或者一杯咖啡的赞赏程度,牌面上既不能足以支撑成为一门工作,也支撑不了一起创作的团队其他人,毕竟有的文章创作团队还要分作者、排版、编译、设计和视频剪辑等等不同工种,如何分配这一杯咖啡?总不可能你一口我也一口吧?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带启发性的栗子,但就创作者经济而言,创造通常也是一种协作行为。Web2的内容产品本身并没有设置对应的机制或者方式来奖励/跟踪这部分群体的协作。

内容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现在看到的Bilibili/Youtube,还是抖音/Tiktok,许多成功内容创作的背后还有许多幕后功臣,而他们只是领一份工资,然而仅靠工资是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得不到对应的认可与成就感;此外,还有的背后是MCN机构支持的创作团队,但同样会因为利益分配不明确出现“李子柒”这样的反面教材。

生长在算法平台之上的内容创作,呈现着赢家通吃的局面,大部分价值除了流向台前创作者/机构,就是归属在在平台上了。

正如Jeff Bezos的名言“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或者换句话叫消除这种“摩擦”,Mirror是一款Web3下的博客类产品,其融入了一些有意思的功能。

创作者在Mirror上不仅仅是写博客内容,其名为“Splits”的功能是共同作者收益分配的功能,比如某篇文章是张三、李四和王五一起写的,那么这篇文章最后获得的收入就可以按照该功能设定的比例分配收益。

收益从哪里来?Web3的特殊之处就是创作的内容以NFT形式发售,博客文章一样遵循这个逻辑。

举个栗子,下面这位名为“PackyM”的用户在Mirror平台撰写商业内容,他将自己的文章作为NFT出售,Mirror将这篇文章编入底层区块链协议,读者花ETH购买这篇文章,作者获得收入,相关协作者获得分配收入。

来源:Mirror,文章收入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获得了收益,读者拥有了内容部分权益而成为作者的一致行动人,双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随之形成社区文化,这种感觉形容起来有点像Lululemon。

此外,Mirror还具备一定众筹/融资功能,类似Kickstar,创作者可以发起一个项目,由这帮志同道合的读者出钱,不同于现实当中获得项目的股权,在Web3获得的是Token通证/数字货币,那么Mirror就要求创作者发行对应的Token给到这帮出钱的读者,非常灵活。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一个叫“Monaco Planet”的Web3应用,该应用沿袭了Axie Infinity这类链游P2E(Play to Earn,即玩即赚)的形式,将应用中用户的“Behavior”转化成一种经济行为。

在该平台写作并获得转评赞的用户将收到应用发放的数字货币,如果第三方品牌想要在这个应用中发广告,那么品牌方就必须去购买对应价值的应用数字货币并销毁,这相当于对该数字货币的通缩,总数字货币价值不变但单个价值提高,对应用中创作者/供给者以及持有者来说是一种激励。

来源:MESSARI,Web2与Web3对比;
Web2时代依靠平台经济以及广告为动力的流量经济赢得了当下,但赢下未来还真不一定。一方面,这种增长神话短期已经遇到瓶颈了,叠加外部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Web3这样新颖的概念真正兴起,类似功能的应用正以新模式渗透传统Web2应用,很难去忽视这样的存在。

此外,Web2的互联网人才也不仅仅在大厂之间流动,部分人员正涌向硬科技以及区块链领域,对传统互联网人员来说或许大厂已经不香了,至少在硅谷已经如此。

当然,不可否认当前的Web3和元宇宙一样弥漫着一股炒作和浮躁的氛围,但新技术/新概念的前期的确逃不过泡沫。

来源:本站VinceY;
这种泡沫至少在鼓励创新的意义上是价值的,可以看到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在用脚投票涌入这个领域,例如红杉资本的合伙人Matt Huang放弃了传统的互联网投资领域,成立了Paradigm这样专注Web3的加密投资基金,A16Z则依靠先发优势以及行业布道者奠定了其在Web3的江湖地位,也是第一波吃螃蟹尝到甜头的人。

来源:Hootie Rashidifard;
根据2021年6月数据,约有13%美国人以及全球3%用户购买了加密货币,这相当1996年互联网发展的水平。

2021年8月,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单月交易量超过10亿美元,而在2021年初Opensea还只是一个几个人的初创公司,早期还谋着做跨境电商产品,可想后来的爆发式增长多么恐怖。

就连之前写的Shopify,也已经改头换面,难道也瞄准了NFT Market?

来源:Twitter,Shopify官方账号;
根据Nansen统计,2021年在以太坊上有超过120万个钱包参与了1.8万个项目NFT铸造,消耗超过18.7万ETH的GasFee,相当于4.5亿美元。

2021年也成为了NFT的元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景象;2022年供给也将进一步增长,出现更多有趣的模式与产品。
2021年也成为了NFT的元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景象;2022年供给也将进一步增长,出现更多有趣的模式与产品。

03 和普通人的关系

Kevin Kelly在其2008 年的经典文章“ 1000 True Fans ”中,所描绘的互联网将改变创意活动的经济学,具体内容如下: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造者,你不需要数百万。你不需要数百万美元或数百万客户、数百万客户或数百万粉丝。要以工匠、摄影师、音乐家、设计师、作家、动画师、应用程序制造商、企业家或发明家的身份谋生,你只需要成千上万的忠实粉丝。”

根据Kevin Kelly的表示,基于1000名真正的粉丝每人每年支付给创作者100 美元的假设,那样创作者年收入将达到10万美元,而粉丝被定义为会购买你生产的任何东西的粉丝,他们也许会开车200英里看你唱歌,又或者会购买你的出版书等等。

在Web2时代或者更早以前,能想到合理的创作变现方式就是知识变现,无论是卖书、卖课亦或者付费社群,Web3的到来对创作变现所依赖的形式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从创作者角度来讲,谁购买了被发行的NFT作品,创作者能够容易地识别谁是他的粉丝,进而去触达他的群体形成双向共鸣。某种程度上讲,NFT是一种社区符号,也建立了创作者和粉丝的关系,并且这种符号支持交易;进一步讲,符号是身份的象征,拥有符号的人群拥有投票权益,它们也能够反向决定内容的选题以及情节。

举个脑洞大开的栗子,当前的《海贼王》漫画都是尾田老师输出读者阅读;假设有一天,尾田老师发行1000颗名为“恶魔果实”的NFT,而拥有该NFT的读者被授予决定漫画情节发展的投票权。

来源:海贼王,最新1043话“太阳神尼卡”;
假设读者们希望让艾斯哥哥在未来的故事中复活。那么尾田老师不得不脑洞大开去构思这个想法,纠正臭弟弟路飞的果实其实不是什么橡胶果实,将液化觉醒成为传说中的“粘土”果实,那么路飞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拿一剖粘土捏一个艾斯出来,然后由布鲁克把艾斯的灵魂带回来“秽土转生”,同时尾田老师通过发行“恶魔果实”NFT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

国内的NFT可以买吗?说实话没具体研究也没买过,一些NFT项目已经被更名为“数字藏品”,从逻辑上看或许是因为这些数字产品基于大平台的联盟链铸造,当然也有部分出于炒作避嫌的考量;联盟链是什么?换成“大厂独家的局域网”或许比较容易理解,这些发行的数字产品理论上只在局域网里被承认,出了局域网就不知道了。

最后,Web3会颠覆Web2吗?All in?

相信事物发展是带着周期属性的,当下热门的不一定将来依旧热门,当下冷门的或许将来又热门起来。这就好比问智能手机会完全替代功能机吗?油车会马上被淘汰吗?80年代的鞋服在潮流界过时了么?

现实是如今谁也没完全替代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或许会成为两套机制而存在,就像电商与线下商超一般,各有优劣,用户则各取所需。

来源:Twitter;
有时候矛盾的不是观点本身,或是观点的长短期差异,或是观点的阈值,或是观点背后的人;Musk和Dorsey反对Web3吗?没看出来,毕竟某个层面来说Musk和Dorsey都是比特币支持者以及受过早期互联网精神洗礼的创业者,口诛笔伐的仅是针对过分狂热宣扬现在Web3有多好多好的那帮人吧。

总有一部分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一部分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然后,还有一部分人看不见,一部分人看也没看想也没想就信了,皆是众人选择。

原文地址:



关键词: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