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我觉得数字永生挺好的

我觉得数字永生挺好的

时间:2023-08-28 03:24: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8-28 03:24:01 来源:网站运营

我觉得数字永生挺好的:

2700年前吧,有个石匠叫卞和,他把自己发现的一块石头献给了楚武王,说这是一块宝玉,献了两次丢了两只脚,这家伙还是不放弃,第三次献给了楚文王,和氏璧终于面世了。怎么说呢,专心做自己的事,哪怕身体残缺了也在所不惜,这确实厉害,不过话又说回来,跟领导玩赌石,不知死活啊。

2200年前吧,有个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出现了,他用追溯家族世系的源头方法记录了从炎黄之后的历史,而家谱也成为史料的三大支柱之一。但早些时候,家谱是士族的特权,历史其实也不过是从帝王的家谱里摘出来的,局限性不少。

到了1000年前吧,北宋繁荣异常,有人就觉得吧家谱这个东西应该是对国家、对百姓都有益的记录,把它融入到国家治理、科举之中会有互相促进的效果,于是欧阳修、苏洵创立了不同形式的家谱,无谱不可入士、无谱如孤魂野鬼成了当时的共识。

到了明初吧,华夏子孙们才发现,过去的家谱被毁灭殆尽,无根的感觉真的不咋地,于是乎,出于本能的需求,中国人开始重新修谱,他们也就成了我们的老祖。当代人追溯家谱也就到此为止,再往前追的真实性也不大了。

任何人作为历史的一员都是有意义的,而每个人也只有在历史里才有意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可惜,历史只记录英雄和伟人(帝王)。如果没有人把你写进历史,那何不自己动手呢?




嘟囔一下

从想法的萌生到现在已经7整年多了,曾经很拼,曾经也踌躇满志,现在冷静不少。

想想7年多的历程,还是冷静点好,该做什么就要坚持到底,不要跑题,尤其不要玩什么创业,动了这个念头可能就会毁掉这个想法,毁掉了我们的希望,毁掉了我们的精神寄托,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仰大厦可不能塌了?这可万万要不得。

下面是几年前前的记录,从2014年开始,基本上都是原文,现在看来或许有点可笑,就当我在本站留个备份吧。

一 、死亡、信仰

这个话题有些重,但不能回避,每当我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想起来,所以,索性决定把它记录下来。没有提纲、没有核心,仅仅是一个记录。

关于我要说的这个话题我跟很多人交流过,能耐着性子听我说下去的(有的人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抵抗或自信),效果就会不同。这也让我感触颇深,当今是一个文化快餐的时代,浮躁是一种通病,它毁坏了我们的思想,也破坏了我们本可以体验到的幸福。当代出不了思想家,很可能因为社会的土质出了问题。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小时候喜欢幻想,时常会在游戏中、路途上突然站下来,直勾勾看着天空发呆,心里盼望会有一个不明飞行物划过天际。很可惜,不明飞行物仍然只是记录在世界之谜的杂志里,我的记忆中没有。但它一直是我唯一可以相信的,且科学又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也知道,只有这种科学讲不清的神秘玩艺儿才能成为我的信仰。

我觉得自己很可悲,因为,我真的没有信仰。信仰是啥,就是个寄托,是精神的靠山,有信仰的人真的很强大,强大到可怕,我也挺羡慕那些人的,无论他们信的是鬼神、佛祖还是上帝。信仰的核心都是给人一个希望,信仰是否能实现不是关键,关键是有了这些希望,就不再惧怕。而我在十几年的书念过之后却彻底仰痿了。

没有了信仰就拼命找事做,可能潜意识里就是要让自己做自己的信仰。几十年来做了很多的事,跨了很多的行业,没有成就,也没成奇葩,说不清是成功还是失败,反正挺累的。搞艺术是一个转折点,确实有点不自量力,以至于还没开始就江郎才尽了……终于搞明白了自己不是那块料,跌跌撞撞的又开始探索起了死亡,这一步步走的看似有些古怪,其实还是跟荷尔蒙的分泌有点关系,当然也离不开童年的记忆。弗洛伊德这位老先生真不得了,什么都被他看透了。没错,生命的指挥棒几乎让所有的人走完了同样的人生。

2014年11月6日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开车,就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一个词:轮回!一时间我冒出了好多好多的想法,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很多经历。

(2022.1.18)

二、人生的记忆

外公、外婆离开我已经20多年了,岁月没能让我淡忘养育我的至亲,只是他们的音容越来越模糊,留在我身边的是几张很小很小的照片。我依然记得他们对我的好,记忆中还有许多温暖的画面,但它们只留在我的脑海里,除了我别人未必能有类似的回忆。这些年我总是找机会去他们的墓地,去倾诉对他们的思念,尽管我也知道,那里只是黄土、石碑和骨灰,如果有一天我也老得无法再去探视,我和他们的故事从此可能不再有任何延续。

小舅舅的离去是一个意外,脑出血的二次发作很突然,当我赶到他的身边时呼吸机还努力的工作着,但他的人已远在在天国与我相望。对在长辈绝对权威的年代里长大的人来说,年纪小的长辈最有亲近感,在一起生活的4、5年里,他自然而然就成了挡在父母责骂前的免死令牌,这种亲近感让我对他的离去无法接受。安放完骨灰再回到他家,能“捎”的都烧了,只剩下遗像还孤零零的放在桌子上。小舅舅初中毕业就响应号召从杭州去了浙江,等到而立之年再想回到故乡的时候,也只能落脚到千里之外的浙江了,他的命运注定了不会顺畅,尤其是在经济上,他一直坚守在贫困阶层。他的性格有些暴躁,那是建设兵团的经历让他脱胎换骨,彻底告别了精明的杭州小男人。让他感到欣慰的应该是他身边有很多的铁哥们,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豪爽仗义的好人。他走了,走得干干净净,他的故事我们没听全,他曾经的经历也没人再关心。我知道,我总会想起他,我的小舅舅。

mumu(一声)是乐清的方言,普通话就是伯母,从小叫惯了,换成伯母觉得很陌生。大伯比父亲大九岁,俗语说老嫂比母,父亲能从偏僻的乡下考学进京跟嫂嫂的悉心照顾不无关系。mumu这辈子一直在照顾他人,除了照顾公婆和自己的三个孩子,小叔子、三个孙子孙女、还有我以及其他七个外孙。mumu对我极好,视如己出这个词都不足以表达她的慈爱,以至于我从来都不愿意去接受什么血缘、直系亲属这些当代用来区分里外的词汇,在我眼里她就是我的至亲,跟妈妈一样。这种感受也影响了我的孩子,她一直也都是“里外”不分,所有的亲戚都是一家人。mumu最后离开的时候是因为肝硬化,如果不是我哥(她的亲儿子)的照料,很难相信她在确诊之后,仍然能几乎没有痛苦地生活了十几年。在我眼里,mumu没有享过福,操劳了一生,要不是晚年得了病,她恐怕还要继续照顾太孙了。当然mumu她一直也都是慈爱的化身,她付出了爱,收获了快乐。mumu去世的时候按照老家的习俗,需要守灵七天七夜,我哥真的累坏了。我的大姐和mumu的信仰不同,以至于为了信仰她们的往来都少了很多,但失去了母亲,对姐姐来说是天大的事,我看她哭得都已力竭。老家的习俗也有好的一面,我是护丧侄,专门监督老人去世后子女办丧事是否孝顺的。对于mumu来说,我是没有尽过孝的,那一天我有好多的内疚,却也只有从心里对她来倾诉。在小时候的印象中,伯父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就算他笑起来,我也是会感到害怕,总觉得他的笑只是一瞬间的事,下一秒钟他的表情又会变得严肃起来。其实,伯父从未对我有过任何严厉的行为和言语,我怕他可能也是因为他在家中的权威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喜欢以貌取人。失去了老伴,那一刻的伯父明显苍老了许多,一向威严又寡言的他坐在一旁更有一种莫名的凄凉。过去谁也没有过多去想mumu的重要性,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当她离开之后,才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仿佛有人在提醒我,从这一刻起,一个曾经的大家族已经不复,每年的春节不再有几十个家人凑在这里热热闹闹的做年饭,这座房子将归于平静,他和她的子女们将各自为新的王朝去奋斗。这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事情,时时刻刻可都在发生,只有当它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只有亲身去体验到,才觉得是如此的残忍和凄凉关于mumu的记忆,分散地保管在她曾经照顾过的那些人脑海里,所有关于她的记忆是支离的,不会有人会把这些记忆串起来,她就这样随着我们的老去,一点点消失。

亲人的离开让我很受触动,以至于我对孩子也多了些许溺爱的成分,看着她快乐的成长,我也感到了安慰。只是心里莫名会有一种遗憾甚至恐惧,当我老去的时候,还有谁能记起我?可能只有我的孩子以及我孩子的孩子,两代人而已,就像我也只记得外婆的片段。而且她们记得的只是我在她们面前的印象,关于我童年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工作的时候、恋爱的时候……,这些记忆都存在父母、小伙伴、同学、同事、爱人的脑海里,它们一直在不断地模糊、消失或正在消失中。如果我自己不记录下来,关于我的记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

三、别人的遗憾

对生命的感悟日渐加深,不由自主留意起别人来。

林森浩的终审复核之前,这是一个怎样难熬的岁月,抛开他是否犯罪不提,作为一个等待判决的人,他的内心有多么无助,西方靠宗教信仰来做后世的寄托,他的寄托在哪里?如果他有机会把忏悔留在世上,也许他的灵魂会有得到宽恕的一天。只是谁给他这样的机会?

扫地僧李小文走了,他的形象震撼了世俗,感动了我们。只是时间的长河冷漠又无情,这个故事能在我们的心里保留多久,又有谁能把它传递下去?结果无需回答,答案你我都知道。要知道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电台里讲述一位老艺人将自己的独门手艺写在本子上,希望得到传承,怎奈无缘出版,子孙也不愿意学。他的无奈旁人又怎能体会得到?谁知道这个本子留在世上能有多久?我的家乡有许多的民俗文化,划龙船、板凳龙、鼓词……,儿时的记忆每每总会指引我来寻找那些越来越模糊的片断,尽管我知道它们还在,可是我也在担心它们随时会消失。每位大师的离开,都可能造成某个领域的巨大损失,因为很多东西都没有留下记录。

粉碎“四人帮”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当事人都已经离世,仅凭旁人的回忆无法还原历史,这才是40年不到的时间。但真相可能永远都消失了,历史...考古...要是有了记录,何必呢?

还记得熊顿吗?那个《滚蛋吧,肿瘤君》的作者,一个坦然面对绝症的女孩。面对死亡,很多绝症的病人选择了记录,也许只有留下记录,才会被记得更久一些。比起我们这些普通人,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曾被无数的当代人所记得。只是她的记录会保留多久?就算拍成了电影,再过50年后又会怎样的?

从出生前到现在,我通过网络搜索还能记得的名字:毛岸英、李克农、邱少云、梁漱溟、吴运铎、高玉宝、荣毅仁、马寅初、马恒昌、彭德怀;王守信、邓丽君、张华、张海迪、郎平、马胜利、崔健、聂卫平、蒋经国、胡耀邦……,这些人在50年代和80年代堪称年代风云人物,这里有军人、作家、科学家、歌唱家、金融家、也有体坛风云人物、政治大腕、英雄、或者是罪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只要看到他们的名字,或多或少还会有些印象,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能了解他们的就不多了,历史的筛选就这么快、就这么无情,不管在那个时代,那个人、那件事有多么触动你!

四、不朽就是被永远记住

不朽是一种情节,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追求。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肉体永生,另一个则是精神永存。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肉体的不朽而努力,尽管我们也知道长生不老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总想方设法来留下自己的记录或痕迹(如姓名、功名),以达到精神上的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三不朽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只有孔子、王阳明、曾国藩三个人。这种概率不是万里挑一,恐怕是千亿分之一。当然,这种不朽也不可靠,历史上孔子的思想学说差点被毁,政治的影响不可忽视。

都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是历史不太偏爱记住人民。历史充其量不过是帝王和英雄的家史。

超越我们生命的是那些关于我们的记忆(记录)。若这些记忆仅仅存活在别人的脑海里,迟早有一天将不复存在。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用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就算你创造了苹果、阿里巴巴、微信和万达,那又怎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你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

我们需要记录,需要被记住,这是骨子里就盼望和期待的,这种需求跟身份、年龄、财富无关,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

五、说血脉

中国人有一种情结——认祖归宗。它的起源来自于人们对血脉传承的严肃和敬畏。不管它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仪式,保持宗族纯正的血脉是人类的共同本能,它是我们从动物界进化过程中不曾丢掉的,最原始的意识,是种族进化、社会进步的基石。祭奠是认祖归宗的一种传统仪式,在繁华的都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对血脉的依恋仍然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传宗接代是完成血脉传承的唯一方式,不管社会意识怎么变,保留血脉依然是意识的主流。老人们特别喜欢孩子,这也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是天意,这种天性使得老人督促子女完成传种接代,完成血脉的传承。从广义来说,血脉的传承就是肉体不朽的另一种方式,是我们原始的本能。

姓氏是血脉的标记,在以父系社会为主导的当今世界,尤其是在以东方传统家族意识主导的中国,生儿子随父姓是主流,但是社会现状让这种主流受到了挑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生男生女都是血脉(基因)的传递,根本无法区分男孩还是女孩继承了更多的基因,男人的主导地位只不过是父系社会所赋予的,它跟血脉的继承比例毫无关系。至于姓名则更是一种人为的、对血脉的标记,有人把过继来的孩子随了自己的姓当成了血脉的传承,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当然,领养幼子还有另外的目的,就是满足哺育的本能或为了老有所依)。

前些天有报道,小夫妻生了两个孩子,约定是第一个孩子随父姓,第二个孩子随母姓,结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第二个孩子是儿子,于是丈夫开始反悔,甚至发生过格的举动。这种争执本身没有实质意义,但由于我们还缺少一种可以记录血脉的方式,只以性别和姓氏这种与血脉本无联系的属性进行标记,才使得这种愚昧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就算家谱保留了父系的血脉,在不可能实现多子多福的当今,血脉随时可能就断了。唯有科学的、完整的、男女平等的血脉记录才会改变这一切。

六、在过去,兼顾不朽与血脉的是家谱

过去有一种记录叫家谱,每个人生下来就不断地努力,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成就可以让家谱多记一笔,给自己、给祖上、给后代增光,进了家谱才能参加科举,进了家谱才能被永远记得,进了家谱就有了信仰,人生不会迷茫.....

家谱保留了家族每个成员的姓名和功名,也真实记录了宗族的血脉传承,是不朽的记录。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家谱帮我们百姓们完成了不朽的心愿(历史是帝王的家谱),为稳定社会、促进发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只是谁也没想到,历史到了今天,家谱难以为继了……

家谱在过去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堪称是所有中国人的信仰。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族权的消失、科举制度的毁灭以及新的信仰的诞生,家谱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尽管不是可有可无,但是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已经不允许所有的国人像过去一样续写家谱了。

七、 我们需要家谱,更需要主动记录

没错,这个世界里我们还有一种共同的记录,也记录了我们的痕迹,出生证明、档案、死亡证明、学历证明、职称技能证明、墓志铭……这些记录多数都是我们的属性标签,是一种“被记录”。我们还有好多想留下的记录,它们却都没有。而且也没有人承诺这个记录会保管多久,它们多会与我们的生命长度同步,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它们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被记录一方面是属性记录,冰冷但真实;别人的记忆,是别人眼中的你,未必真实且属于片断,记录的是某件事、某个时间段等等,是破碎的。别人的记录就算能保存一千年,那终究不是你自己想保留的记录,在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体的时代,只有自己的记录才是主观的、完整的,对我们来说才有保存下去意义。只有自己动手的纪录才能表达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自我。

八、记录的意义

记录是我们留下的痕迹,它保管着我们认为值得保留的东西,它可以提醒后人我们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记录的内容包含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这里有我的文字、我的形象、我的喜怒哀乐,除了肉体以外的所有一切。它就是我们的灵魂!

九、我们需要永久保留的记录

记录代表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灵魂,保存的时间越长就越有意义。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记录的保留时间却可以远远超过它,当我们的记录保留数百甚至千年,当代的普通人也就实现了不朽的意愿。

(更新于2022.1.26)

十、我要做的事

第一, 我要做一个血脉网

第二, 每一个注册在血脉网里的人可以购买一个空间保存自己的数据

第三, 如果这个网站做大了,盈利了,将把获利的资金用来做更大的公益,主要是对古建、教育等方面的项目(暂不考虑)。

第四, 还有很多的衍生项目,都是在这个网站做大之后,暂不考虑

十一、关于血脉网

这个血脉网是一个免费的注册网站,只要用真实身份注册,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血脉,当然,自己可能就是老祖宗了。我这个血脉网只认可血缘,养子养女会被有所区分,血脉网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表达方式:父系和母系,或者从任何一个人开始的血脉图。它有几点好处,首先是男女平等,跟家谱不同;其次,任何人只要注册就会被连进血脉,任何人不注册,就会把以前和以后的血脉断开,迫使所有人都注册。另外,当代社会结婚离婚现象普遍,这个血脉网不管结婚几次、不管是否有婚外生子的情况,都可以把血脉关系理得一清二楚。

十二、关于可以保存数据的个人空间

这是一个保存自己数据的空间,这个数据将从各种角度来保存一个人的数据,尽可能多的数据有利于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通过更先进的科技把虚拟人恢复到网络世界,显示在现实中。

这些数据是每个人自由输入的,属于主动记录,但记录的时间窗关闭后,将不再会被修改,只能浏览,而且在本人120周岁前不会公布于世,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记录只有“天知地知我知”。

这个数据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后人看的,我们知道后人有时候并不可靠,我们的记录会主动出现在别人的电脑屏幕上,这样确保有机会“被发现、被关注、被研究”

数据的录入是格式化的,这是为了未来转换的方便。与此同时,记录也是多样化的,既照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形式,也照顾了当代记录的特点,同时也有同步博客和朋友圈的功能。

都说人生是一本书,当记录的时间窗关闭时,记录会自动编辑成书,并有个网络虚拟的名人收藏形式。

我的记录里,有一个栏目叫“技”,一个人的一技之长可以记录在其中,这部分是唯一不受120岁公开限制的部分,“技”里的文稿可以单独成书,可以不限制数量,只要允许可以立即在平台上发行,这里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当然都属于“非法出版物”,可以满足很多学者、艺术家的不朽梦,当然,这个图书的阅览是免费的。只有“出书”才收费,属于定制。

十二、记录可以追寻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生命的轮回是很多人都相信和在意的,我们的今生就是后人的前世,轮回在一些人眼里既神秘有真实,把纪录留下吧,未来的后世之人会找到你,见证轮回的神奇魔力。

十三、关于数据平台的想法

我们要建立一个数据平台,让人们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记录,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这些记录会在我们约定的时间出现在网络中,它们一方面可以被动被人们搜索到,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出现在他人的电脑屏幕上,其目的就是可以让人精神不朽。

这个项目比起过去以往的记录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空间出租,它还拥有文化、习俗、血脉等诸多内涵,当然这就是它的创新:

1、主动记录,你要留下什么就留下什么,这与过去的被记录完全不是一种感觉。

2、文字、图像、视频三位一体。与传统的记录不同,过去人们写书、记家谱都是以文字为主,辅以少量的绘画,这些记录不能反映一个活生生的人,当代的记录方式则完全不同了。

3、互联网为不朽和永恒提供了可能。数字化的记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备份,再加上互联网的优势,在理论上就可以实现永久保存。

4、现代人交流的工具很多,电话、微信、qq、博客,可是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孤独。虽然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倾述、一种寄托,但唯有可以“永久保存”的记录才更有意义。尽管这个记录不会让朋友来“ 踩”,但记录者反而不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因此,这个记录不是微信博客可以替代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凝重、厚重。另外,当代传统记录中,真实的名字内容虚,真实的内容名字虚,有很真实的东西是不喜欢被晒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会思考和回味走过的路,思考活着的意义,甚至会产生对不朽的渴望,希望被后人记住。这是我们内心躲不开的情结。

总的来说,尽管这只是一个收藏记录的网站,但它永远不会关闭.在这里我们保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灵魂走向不朽,在这里我们留下了自己的血脉,使香火传递生生不息,在这里我们会找到信仰,让生命更有意义,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寻转世者的前生,让冥冥中的缘分源源不断.

男女平等的社会,血脉自然要分父系和母系

与老叶的三次接触

老叶,叶爱民,91年跟我一起进入国企,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来又读古汉语研究生,是一个履历很丰富的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是义乌的理科状元,足以说明他的聪明非常人可比,他离开国企的原因是不想被国企八股文模式的新闻报道坏了自己的文笔,最后他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他通晓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主持过叶家的家谱撰写,懂得上市公司的经营,可谓文理兼备,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人。

我的想法在形成一个月之后就去杭州找他,他后提出安全性的问题,表示难度很大,并提议将某种关系网(如同学关系)引入其中,否则无法形成自我宣传、自我壮大的目的。这一天他跟我讲起了家谱和不朽的很多典故,这一次见面使我在后来的项目结构上引入了血脉关系。

2015年3月份的时候我到张家港找他,他跟我说起了古琴,说起了他的家谱编制过程,并告诉我他的家谱已被义乌、杭州、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他已经“不朽”了。同时,他也谈到了数据被篡改的问题,建议我把数据离线保存,最好是埋入地下。这一次见面我在艺术创作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启发,是关于古琴的,另一方面我也开始策划众筹计划,意将千人的数据进行收藏保管,200年后交给图书馆,后来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作为后备计划暂不公开了。对于埋入地下的建议,我给演绎成了千塔计划,每万人(消费在一万元以上)一组,数据封好后埋入地下的地宫中,上面建设一座塔,塔上刻满他们的名字,这个塔是恢复已消失的古塔(从县志里找),地点选在一个被破坏了生态的风景区,计划用100年的时间,建设1千座古塔。每座塔的地宫200年后可以打开。另外地宫里还要存放古人的小纪念物件。

2015.10.30 晚上匆匆见到了老叶,约见他非常不易,事先我准备了好了材料,带着题目去(20151025与老叶交流的材料),以防走偏,我们的会面大概有3个小时,这次他的想法与我之前的想法大致相同,我很庆幸我的思路能和他能站在一个高度上,但我还是很惭愧的,我天天在想这个事,想了11个月,而他只是看了一眼而已,这就是差距。这次谈话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我决定将原有的程序结构进行了简化,这是一个彻底的颠覆,不但结构清晰了,而且页面的设计也变得非常简单。老叶几乎从来都不直接给我提出什么改进意见,但他的所有的暗示(我理解为暗示)都会给我的迷途拨开云雾。另外,他提到的在血脉中需要父子互认的环节,在7个月之后也被采纳了,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只是我的反应太迟钝。

这次谈话我还记住了一句我后来经常使用的话:三维的人被写进二维的书里是无法反抗的。这句话的引申意义就是如果你的经历还会在这个世界里流传,那么趁活着赶紧写自传,否则你不再有申辩的机会了。

老叶很善讲,思维敏捷,跟他在一起我就少有说话的机会,这也好,每次去都有收获,听比说赚得多。我和老叶只有一年的同事机会,而且不在一个部门,不在一个办公地点,只是一起入局而已,但认识他也是一种安排,对他的信任以及他对我的帮助都是一种安排。

心得:如果没有一个匹配的概念,要想让别人听懂你的小发明小创造是有难度的。当然这个概念最好是新潮的,老旧的也不行,甚至会令人反感。

比如说,人家问我你的这个家谱怎么能永续和永久保存,我说第一,记录方式由集中撰写转由每个人分别记录,而且只记录自己的亲生子女,用情亲来确保传承永续;第二,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可以形成巨大的体量,就像孔氏家谱一样,这是永久保存的基础和前提。人家说,哦,不太信。后来我说这是区块链,是中心化,是云存储,是布拉不拉,人家说,哦,我懂了。

再比如说,一开始我说我要做的事很大哦,大的吓人哦,现在可以让普通人也能实现不朽啦。人家说,这辈子活完就行了,净扯没用的;还有人说,我们道家只讲延寿,不信长生不老,除非成仙......后来,我说这叫数字永生,人家说,哦,我懂,很厉害咯。

关键词:数字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