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5158846557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网站运营 > 互联网裁员,冷冬来临

互联网裁员,冷冬来临

时间:2023-06-14 21:51:01 | 来源:网站运营

时间:2023-06-14 21:51:01 来源:网站运营

互联网裁员,冷冬来临:今天先讲一个最近的经历。

1

每年年底聚会都还挺多的,前阵子和一个在互联网大厂做算法的师弟吃饭,席间就看他状态一直不是很好。



最近一段时间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纷纷传出裁员的信息,我也看了第三季度几个上市公司的财报,并不好看。感觉他最近工作可能不太顺利,果然——明年准备找新工作了。




春节过后的时候我见到他还不是这样,刚刚换了新工作,整个人都是斗志昂扬的样子。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很多行业不景气,纷纷缩减了招聘计划,但是好几个互联网大厂逆势抢人,类似的岗位直接2倍挖人。

师弟觉着在上一个大厂虽然舒适,但是无奈新公司钱给得太多了,还是来了。如果各位关注新闻,最近几年一直有一个现象,就是大互联网公司给到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年年攀升,但是老员工涨薪越来越慢,甚至出现了老员工和新员工待遇倒挂的现象。




要想提升待遇,师弟也只能选择跳槽。




他去的是一个互联网大厂新成立的部门,除了提升待遇还有个理由很吸引人。以互联网公司的增长速度,新业务线的体量和部门员工一年翻几倍是很常见的,越早做出成绩,就越容易让职级和收入火箭式上升。

当然领导吹得天花乱坠也是一个原因——打翻xxx,干死yyy,脚踩zzz。到了那个时候,师弟这种级别就算是部门元老,前途无量。




在互联网短暂的行业发展历史上,这种动不动把竞争对手在1~2年甚至几个月时间连根拔起的案例并不少见。我也很理解他的领导,毕竟对这些层级的人来说,牵头一个业务方向也都是立过军令状的。互联网公司业务做不好就会被迅速止损,大老板们的耐心比传统行业低多了。




头几个月的工作也是风生水起,说是“很久没有体会过这样的工作激情了”。

2

但是到了第3季度,味道就有点变了。




新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做出来的东西销售数字不好看,说好的依托大厂平台赋能,几乎没有兑现。兄弟部门的理由也很合理:现在流量都紧缺,做好本职业务年底KPI还能做到个及格,凭啥给新业务导量,万一失败了呢?


于是最近1~2个月,领导开始找人谈话,与其说是谈话不如说是“谈心”。

让员工说说对自己来年的展望,让员工聊聊对公司的态度,有些年轻同事不懂套路,发了几句牢骚和迷茫,领导顺势提出业务线发展不好,年轻人要追求远大目标,不要耗在一个没前途的业务线。

说白了就是撺掇辞职。

我师弟也30多了,有经验,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

就这,最后公司一狠心把业务线连锅端了,师弟有赔偿——不多,聊胜于无。




他还没到35岁危机,而且也确实有核心能力,找到一个工作问题不大,只不过有这么一把折腾,对行业的未来和套路理解更深了。

3

我俩喝了点酒,他给我复盘这次跳槽的事儿。




对他们那个领域的算法工程师来说,就是干一个“萝卜雕花儿”的工作。本身算法已经非常成熟,对应需要配合的产品也很成熟,他们要做的就是优化、优化、再优化。在新单位虽然领域稍有不同,但是底层都是相通的。

类似于高级餐厅里,必须给主菜或者大菜摆盘放些装饰,你可以直接把萝卜用机器切成片当装饰,也可以为了多卖点钱把萝卜雕刻成花。

有的公司一直就有萝卜雕花业务,商业模型也跑得通。

但是这一波有些互联网公司太过激进,主菜还没有,就已经把萝卜雕花、黄瓜雕花、豆腐雕花的团队也一并配齐了,最后菜卖不出去,雕花的厨师当然也就一起裁员了。




这和最近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局面,就对上了。




2020年的时候,我和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朋友聊天,他们对行业整体增速仍然是非常乐观的,疫情养成了不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2021年他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巩固这种习惯。




趁热打铁。




然而数据并不支持他们这么乐观地展望,经历了疫情一波快速的增长后,互联网用户规模距离人口的天花板又近了一步。




更让互联网从业者难受的是疫情期间网民平均上网时长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然而疫情缓解后迅速回落,甚至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

2021年初,中国互联网流量的大池子增长已经非常缓慢了,龙头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顺风顺水,但投资人们要的是增长,要的是未来。




无非是3条路,出海、找新方向、控制成本。







在发达国家竞争环境和国内比严酷,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国内这些互联网跟FAANG相比根本算不上“龙”。在欠发达地区,自有当地特色和经济发展特征在,印度红利是大,也没见到哪个能成功征服这片南亚热土。印度政府给中国App发了个禁令就更说明:出海,是有可能翻船的。







“第二增长曲线”今年提的人特别多,巨头们在原有方向上走得已经差不多了,急需一个新的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哪怕是故事也行。




所以看见元宇宙概念出现,大厂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跟进,实在是逼得没辙了。




一些公司不是没做过努力,只不过互联网发展太快,有油水的山头上已经占满了巨头。花钱太多股东不乐意,花钱太少起不到效果,互联网的学科教育行业倒是看起来很空旷,只不过年中一脚刹车,板块直接消失。




我师弟所在的这类大厂新业务线,今年非常尴尬。这很类似一个内部创业项目,拉起一个新团队,公司出钱出资源。做得好了,部门级别提升,甚至分拆单独融资也有可能。




公司业绩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花钱培养一个早期项目,愿意投入的资源会更多,也会更有耐心。但是今年全社会对早期项目风险偏好迅速下降,一级市场投资人不敢出手、公司孵化项目不敢投入且缺乏耐心,很多项目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互联网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直白说就是高级人力密集型产业。




在市场增量放缓的背景下,​人才供应是过剩的,而且这种过剩非常不好解决。




做一个App,所需要的人看起来可以很多,但是和这个App所服务的千万级、亿级用户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很多互联网大企业最近几年的一个痛点问题,是为了改进功能而改进功能、为了增加工作量而​增加工作量,很多产品的体验明明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这么多程序员要吃饭,于是每个小组都绞尽脑汁去创造​KPI。




师弟和我说了一句话,我想想还真这么回事儿。




土木行业人员过剩,大不了去偏远地区修路搭桥,互联网行业人员过剩,又不能分头开发新的App,那不只剩下在萝卜上雕花了么?

5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一条热搜:

底下一群人花式在晒互联网大企业年终奖有多丰厚,多诱人。




然而这并不是多数人的真实体验。

这就像我们大地产行业,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总有那么几个城市冒出来非常牛的明星项目,买得好、利润高、奖金也不错。购物中心是线下商业,全行业客流再差,也总有几个旗舰项目客人摩肩接踵。

看个新鲜和好奇就完了。

财报上的行业数据、企业业务线调整的新闻、人力市场的行业需求(包括裁员信息)才是真实。

也建议别热炒这类消息,在行业寒冬让普通工作者踏踏实实过个年吧。



关键词:裁员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