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行业动态 > “丁真现象”背后的品牌逻辑

“丁真现象”背后的品牌逻辑

时间:2022-05-28 08:30:01 | 来源:行业动态

时间:2022-05-28 08:30:01 来源:行业动态

时代流水线上的产物,往往是最初特立独行的人。

近一个月后的今天,“甜野男孩”丁真的名字依旧在耳边回响。在此情境下,品牌们思索着“顶级流量”的借势营销以及“丁真”爆红逻辑的深层延展。

然而很多却是邯郸学步。11月以来,“丁真”商标被超5家公司抢注,包括日化用品、教育娱乐、网站服务等。根据《 商标法》相关规定,由于“丁真”为人名,属于在先权利,尽管被抢先注册,但依旧可被认定无效注册。

“挂着羊头卖狗肉”,终究非品牌借鉴之道。丁真的爆红,有其自在商业逻辑,现象无法复制,却有迹可循。这趟流量“顺风车”,品牌可围观可学习。



个人IP的爆红逻辑

丁真的确红遍了整个网络。

10秒短视频发布不过6小时,播放量突破千万。抖音热点话题#康巴汉子有多帅#登上热榜后,长期霸榜top5,从而助推视频播放量增长直至突破一亿。截至12月9日晚10点,抖音话题#丁真#达22亿次播放,话题#丁真直播#达5.5亿播放。

而微博中,关于丁真的话题已有50个,超一半上过热搜。丁真超话中,粉丝已达6.7万。

真实顶流,真实个体。

丁真不是人们口中的爱豆,也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更没有背后“大佬”坐镇。丁真更像是养成系流量,靠的是网友一点点的“培养”。最初,网友们自发撰写文案,承担人力推广。有网友的转发语文案这样写道:“丁真爆火背后,是数亿国人脱贫作战的决心代表。”

而随着“丁真热”潮流席卷,文案类型也不断丰富精彩,更有网友发起文案battle:

“晚风吹起来,我脚步迈开,风吹着我向你跑来。”

“你透过车窗看风景,山川湖泊也在看你。”

文案battle可分上下两场。其中上半场对决以网友分享告终,官媒则撑起了对决的下半场。全国各地官媒喊话丁真,来本地免费游玩。

“人间难得几回闻?丁真的确四川人。”

“祖国河山那么大,丁真说要来拉萨。”

“相约龙江,一起冰爽。”

“好客山东欢迎你!”

作为脱贫攻坚战正能量“代言人”,时代大背景下,丁真的出现,似乎并非偶然。官媒的话题加持,也的确为野生网红流量添砖加瓦。

然而流量的更大触点在于丁真形象本身。大众看够了太多的“造星运动”,丁真本人呈现出来的质朴纯真形象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脱颖而出。其实丁真代表的是一类人,算不上神颜,却符合当代大众审美观,更记录着对于主流男性审美的变迁,人民日报也曾为其视频点赞。

千篇一律的“鲜肉”面孔之后,大众渴望的是破除审美禁锢,回归真实自然生动。丁真是“审美疲劳”下的一股清流。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定审美区隔,同样存在一定争议。

有争议意味着有话题。当丁真与时代审美挂钩,更深层次的两性矛盾逐渐显现。

近期,话题 #部分男性对丁真的态度#冲上热搜,矛头直指外貌焦虑,部分男性与女性网友自动站队,各执一词。

话题甚至一度走偏,不少网友为其恶意P图,发布嘲讽甚至造谣的言论。而此后#丁真小马珍珠发长文#,回应质疑,并呼吁“多一种世界观,就多了一条呼吸的路。”

争论或呼吁,失格的言论毕竟只是少数,作为正向型人物,丁真的话题热度至今保持余热。而反观事件本身,别致的人物形象、持续性的高话题度,可称得上现象级事件。

对此,品牌又该如何借鉴?

“丁真现象”的品牌延展性

如果围观是第一步,那么改变是第二步。“丁真现象”所阐述的,不是一个产品的推广逻辑,却是一个清醒品牌该有的延展属性。

首先是个人IP。

品牌想要与受众建立长线沟通,需要打造专属个人IP角色,与传统意义上IP效应类似,个人IP角色可以是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人物,但要保持其独特性、唯一性。个人IP角色富有热度、饱含温度,且具有差异化。其本身自带流量,传播势能强大。

类似的个人IP类型较多。无论是永远喊着“买他、买他、买他”的李佳琦,还是做起直播带货的张朝阳,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记忆点的广告语,本身涵盖话题。1991年,“大眼睛”女孩成希望工程logo也是相同道理。

其次是抓住受众。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受众的归属需求,主要强调情感。品牌打造用户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粉丝。粉丝对于偶像的依赖与支持,多为精神层面诉求。

拥有个人IP之后,品牌营销做的是强化依赖,强化对IP的依赖,强化对品牌的依赖。同时做的是输出,加深与受众的精神链接。比如,可乐是“肥宅快乐水”。

弗洛伊德“投射理论”中指出,投射是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情感、想法和愿望的心理保护机制。在参照他人的时刻完成自我反思、自我认同,完成品质映射,比如丁真的走红。

再次是借势营销里的产品逻辑。

借势营销无可厚非,但要避免哗众取宠。

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做新国货。多数品牌懂得借势国潮,却不懂如何借势;一些品牌也为此推出品牌年轻化,却只停留在喊个口号唱个歌的地步。

深层次的品牌逻辑中,要做的是产品。我们可以预判国潮品牌中涵盖诸多国潮元素,但有人一句话便可以将其打回原形——“我是土生土长中国人,我自己就是国潮。”对于产品端口来说,跟风有必要,但没那么重要。

注重产品长效价值,创新为外壳,不被流量绑架,但也以质量示人。对于品牌长久思路而言,借势营销是短期手段,追求的却应该是长期价值。

最后是撬动社会议题。

这里所提到的社会议题,不仅包含时代背景下的普罗大众关注的相关话题,也包含充满争议、在社会中引发广泛讨论的内容话题。类似话题往往存在较高的国民关注度,也容易引发多数人的参与讨论。

在“丁真现象”中,“脱贫攻坚”作为一个显着议题,明显已经上升至国家高度。丁真所在县刚摘了贫困县的帽子,丁真则成当地了脱贫攻坚“代表人物”。

争议与话题,往往会带来流量。议题不设限,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只是一个关键词。比如“凡尔赛”,广告人的凡尔赛、品牌方的凡尔赛、媒介的凡尔赛......

另外,除了以上四点,用户信赖传播度的深造同样需要在品牌营销中有所显现。从丁真现象中,我们看到了短期效果,此后的内容拓展与流量升级是否会发生,还需要观望。

而品牌该看到的,远不只是逻辑。

《现代广告》杂志社出品

文 | 刘颖

排版 | 万科明

关键词:逻辑,现象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2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