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一个职场“渣男”的自白:通过离职我学到的事【7000字深度剖析】

一个职场“渣男”的自白:通过离职我学到的事【7000字深度剖析】

时间:2023-03-26 17:10: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26 17:10:01 来源:电子商务

很多人把找工作比作谈恋爱,职场如情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应该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在过去近9年的工作经历里,

我甩过很多“人”,也被甩过几次。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曾经踩过的坑,以及学到的一些经验。

今天我们不谈成功经验,只说失败教训。

从最早的工作经历开始吧。

命运电话与不辞而别

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

最对口的工作应该是记者或者报纸编辑、电视台编导等。

结果我偏偏不想按部就班,

于是2010年时头脑一热,就跟着哥们儿来了北京。

原本是三个男生的基情创业故事。

结果另外两个,一个待了没多久就匆匆回了老家,

另外的辗转奋斗现在成为了明星。

创业梦就此熄火。

我开始琢磨着,也许可以掌握一门“手艺”,回家继续创业。

当时我对于留在北京这件事完全不敢想。

机缘巧合,发现婚礼策划可能是个可以尝试的工种。

但因为是应届生,也并没有婚礼行业的从业经验。

所以拖了很久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公司。

无论是投简历,还是拿着简历直接上门去面试。

我甚至尝试着到建外SOHO直接去扫楼,

挨家婚礼公司去上门求职。依然一无所获。

大概是缘分吧,在搜婚礼策划培训的时候看到一条广告。

一家小公司,第一个月不给工资,

第二个月起每个月800块工资。提供培训,管午餐。

于是我拨通了这通命运电话,就此入了婚礼策划的行业。

想着总要先入行有点经验,再谈升职加薪的事儿。

公司的老板是位老北京大叔,40多岁、天蝎座、暴脾气。

整个公司加起来不超过8个人。

还有一位老板带出来的徒弟大姐,跟随老板多年,住在公司二层。

老板在公司像是一位土皇帝。老板夫人不常来。

徒弟大姐跟老板的相处方式像极了结婚多年的一堆怨偶。于是加入之后我们每天都是一出家庭伦理剧的观众。

同事们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聊天也很难聊在一起。

万幸有个姑娘跟我差不多年龄,世界观价值观和喜欢看的东西都比较相近。

才有了每天乏味生活里诸多乐趣。

好吧不卖关子,这样的姑娘该把握就得把握。现在我俩结婚多年了。

继续说职场。

差不多干了2个多月。

在老板徒弟大姐的指导下,我们对于婚礼有了初步的概念。

但是也对于未来的前景充满了迷茫。

这时候导火索来了,公司发工资了。

发现每个人居然因为迟到被扣了50块钱。

看上去其实不多,但是对于一个月薪800的人来说,

就显得稍微有点多了。

何况是一家极小的只有7个人的小门店。

所以当即决定要跟公司say bye bye.

反正手续不全,也没交社保公积金。

“分手”可以说是十分简单了。

于是第二天,我就拐跑了媳妇,直接拉黑了老板。再也没去过这家公司。

说点收获的部分,至今很感谢当初的命运电话。

入职之后不仅对行业有了基础概念,虽然很糙,但好在不算是一脸懵逼。

更感谢在一贫如洗的岁月里,还能收获一份感情。

绝对是北漂多年内心的一大支撑。

再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或教训收获。

回头来看,这样的不打招呼直接离开的行为,

轻了说是孩子气,重了说是欠缺责任感的。

甚至彼时内心戏有点多,

兼具着“恶作剧的报复心”和“不敢面对差脾气权威老板的怯懦”。

此后多年,我才慢慢变成一个对工作责任心爆棚,

敢于主动承担主动面对的合格职人。

命运微博与需求人变更

现在回想当初,不谈个人能力。

至少开局的牌面可以说是一般的。

专科毕业,自考本科文凭,

几乎没有工作经验,生存全靠家里支持。

如果是现在的我拿着这样一手烂牌,心情一定是倍感沮丧的。

但当初却似乎完全没放在心上,每天都穷开心。

不得不说,年轻真好。

说过了婚礼策划的第一次“职场分手”经历。

我再说说从第一家电商护肤品公司辞职的经历吧。

时间推到2012年的9月。

这时候我已经从婚礼行业跳槽到了护肤品电商公司。

工作经验有了2年。

掌握了不少能力,工资大概是不到4000。

这把牌摸得开始变好。毕竟这家护肤品电商公司是业内相当知名的企业。

入行经历比较有趣,如果说婚礼时期入行靠的是“命运电话”。

那么这段经历靠的是“命运微博”。

因为在此前,作为一个钢铁直男(嗯这是个贬义词),

完全不会设想到要去一家女性护肤品企业工作。

背景是我在豆瓣上连载了很多关于婚礼行业的思考,甚至写了几个方案分享出来。

我就把这条文章集合链接,发到了微博上,配文是“求万能的微博赐工作”。

于是电商公司的HR就给我发了私信——邀请面试。

所以说生活才是最好的导演。这样的人生经历,只能感慨过去运气真的好。

反正我自己按部就班编不出这样的入职方式。

在护肤品公司待了一年吧。开始有想走的心。

这时候导火索出现了。

老板对我其实是有少许的欣赏的。

于是直接安排我做一份工作。

叫做撰写“薰衣草小册子”。

东西呢,不算太难,

就是为公司的知名产品薰衣草精油做一个单独的宣传手册。

同时老板给分享了一个案例,

是一份生活方式类杂志上的软文,

描写利比亚黑猪肉的。

老板明确了一下brief,我开始了自我分解工作。

故事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我写了N版,结果都被打回来了。

为啥呢?因为老板没时间找我沟通,沟通一次后,

老板就忙其他事儿去了。但又没交代我该找水准对接。

按级别来说,我是底层一个小专员。

我的上面有小部门主管,以及整个公司大营销部的主管。

跟这事儿沾边的还有负责用户体验优化的部门的主管,

营销总监跟用户体验主管是两口子。

于是不方便直接越级跟老板单独约会的我就尝试着把这份文案不断的跟上面提到的三个人过。

过了2遍后,我开始发现,这三个人每个人想要的内容和指导的方向,

跟我理解的老板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

而我当时的文案水平,基本还停留在“文笔”的阶段。

对于整体项目的理解和把控都是比较弱的。

所以在经历了1个多月写文案无果后,我主动的申请离职。

希望去看看新的天地。

这段职业经历其实收获很多。

首先是公司的名气背书,让我可以在电商圈里能够有些资本选择公司。

其次是老板本身是营销大神,除了脾气差点之外,

到现在依然是我在营销领域的偶像。做出了很多牛逼案例。

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我把整个这段职业经历中看到的学到的知识,都逐渐总结成了思维导图。

不断反刍,咂摸出诸多新味道。

撇开收获。这份经历的背后,也让我对于公司管理开始有新的感知。

比如一个任务,如果不能跟直接需求人清晰核对,引入更多决策者多半会效率更低。

这就像是甲乙方合作,甲方老板说要A,留给甲方的对接人后续跟进,中途对接人A强调的方向是A1,对接人B强调的方向是B1。

最终乙方产出的内容,就会变成一个四不像。

所以当我最近反思这段职业经历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

这件事如果现在我来做,多半可以做的更好些。

比如核心其实是为薰衣草精油讲一套动人的故事。

如果想让故事变得更好更有趣。

就有这样几个思路可以尝试:

1,不仅只是去图书馆了解薰衣草,更应该去种植薰衣草的地方亲自了解和感受。
2,从成熟的薰衣草是如何变成一瓶精油的?这需要了解整个工业加工的环节和流程。
3,如果想让这本册子本身更具吸引力。那么完全可以邀请知名些的明星参与到该活动中来。
邀请明星亲赴精油原产地进行现场的接触。甚至这个活动可以跟天猫合作的更紧密。
册子本身反而只是其中一个附属产物,顺便就出来了。


时过境迁,上面这些对于过去问题的解决方案难免有马后炮的嫌疑。

归根结底,这次的“分手原因”除了客观上管理的问题之外,

主观上是我当初能力不够。

这种能力不足,体现在,

一方面,职场小白其实是不知道公司愿意投入多少钱来做一件事儿的。

对于预算其实是不敢想的。所以我只会觉得需要自己努力写就好,

但事实却是文案只是辅助,创意和结果用预算来支持,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另一方面,文案绝不等于文笔。80%的文案其实是不需要文笔的,而需要的是逻辑和想法。想清楚写啥,比文笔有多美重要的多。

而之所以现在能够有思路来重新解决当初的难题。

无非在于,后面的经历里,

看到了国际品牌是如何通过明星讲述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故事的。

技能需要花时间积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于是从这家护肤品电商公司出来后,我就去了一家电商代运营公司。

这家乙方公司当初刚接了P&G的项目。一待就是三年。

每一份工作一定都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

所以今天我们不谈成功,专门看每一次离开一家企业时的情况。

我有时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大概可以这么理解:

失败时我们总是大喊:”我X你娘。劳资一定会成功的”。

于是过一段时间,成功就诞生了。

嗯,我果然是个渣男思维。毕竟我面对过很多次失败,后续也都诞下过小小的成功。

为啥能坚持三年?

1,上升通道相对清晰——随着能力提升,公司愿意交给我更大的项目来负责,那么相应的就有职位和薪资方面的提升。
所以我是工作5年后,才终于月薪过万的。说起来还是有点辛酸。
而现在有的公司,对于应届生,觉得还不错,就直接给了过万的高薪。
不知是货币贬值太快,还是对孩子揠苗助长太过。

2,乙方公司经常会面对不同的甲方。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我个人是有新鲜感的。
我们曾经总结过,对于员工来说,什么样的一份工作算是好工作呢?
工作大内容上要有成就感,小内容上要有新鲜感和挑战感,负责模块要有自由度和掌控感,氛围上要有融入感。
所以你看,单说挣钱直接看公司的业务模块就好,但是要做好生意做好企业,在团队培养和员工个人收益上就要有更大的投入。


为啥要离开呢?

直接导火索是我们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中整理出一份下一年的全年计划,来跟天猫对后续的计划。
但我是新空降到当时的项目中,团队不熟悉而且抵触心理很强,对业务的了解也有限。

所以赶鸭子上架,来做全年计划的时候,我就面临极大的困难。
从能力上来说,当初的我是不具备做全年方案的能力的。而我的上司也是空降。
所以在大家彼此不熟悉,彼此都需要另外花时间熟悉业务的时候。

我的背后,既没有上司的强力支持,也没有下属的强力配合。
我的面前是一条大河,河上有座断桥。如果有人帮忙也许可以跨越障碍。偏偏在当时的场景下,遭遇了洪水,周围空无一人。


当然,在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对于营销案例的了解实在是知之甚少。

彼时我更专注在电商运营的领域。每天做着相对固定的工作,对创意的了解,积累也是捉襟见肘。

所以我大概也是在2015年同期,接触到了数英网吧。

相对于梅花网、艾瑞网、派代网等老牌的网站来说。

数英对于后来的我实在是帮助很大。

我开始接触到大量的优秀广告人、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做一次campaign的。

我开始尝试着按照形式对这些案例进行归类、分析和整理。

比如营销的海报,比如各个品牌目的不同效果不一的视频广告,比如大家做的各种线下活动……

积累多了,自然就开始明白当初为啥自己做不了全年的计划。

一方面是对业务不熟悉,一方面是品牌层的知识积累不全,还有本身没花过大钱的小气,更有工作和沟通方法上的问题。

当然一段时间窗口之内,我们能够看到的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全面的。

何况即使看到了问题所在,也不一定能够立刻改正。

所以我又做了一回渣男,主动提了“分手”。

运气很好,但还不够好

下一份工作,

运气很好,是一下子遇到了一战成名的项目,

运气不够好,老板转眼出事,造成了公司后来一系列问题。

公司初创,3月加入team,6月发布产品。一下子创造了当年度最高的众筹金额记录。

但发布会第二天,老板就因为前公司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被带走拘留。

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公司内耗的故事。此处按下不谈。

辗转2年,我从公司离开了。

这一次算是和平分手。因为我不是因为工作没干好要走。

而是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就想“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

这一阶段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一个新品牌从零到一的过程。

甚至我在过去多年里对于品牌的理解,让我得以在最初推出了品牌初期的slogan。

这是十分难得的一段经历。

体验差的部分也有。

比如大家觉得能够产出更好的的创意,更好的内容。

于是就不顾后期创意的执行时间,于是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无效的头脑风暴会上。

直接导致了后期时间极速压缩。反而项目完成后的结果造成效果打折。

另外的一大启发就是,做管理一定不要对所有细节都锱铢必较。

因为一旦你对所有细节都希望尽善尽美。那么最终一定会导致战术胜利,战略失焦。

从而导致更大的失败。

比如我当时的一位leader就对文案极其的较真儿。

结果就导致所有人都陪着加班,效率极低。

所以管理型的人才一定是要有轻重区分的。

你放权给下属,下属能够有试错的机会,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你既不放权也不给下属试错的机会,那么下属永远也没法真正成长起来。

不仅领导累死,同时项目也会因为领导亲力亲为而造成大家的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团队发展不利。

而这样的领导在现实里并不少见。

感谢把我推进坑里人,躺着真舒服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历了多次短期的“恋爱”体验。

因为已经有了多年的职场经历,以及相对比较长的一些连贯职场经验。

所以在即将30岁的时间点上,我开始变得更渣更挑剔。

因为我希望能够更持久的在一家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在未来资源合适的情况下自己创业。

那么在此之前,相比于之前多年里疯狂吸收和同一行业里深耕的情形来说,

近年来我就开始尝试新的方向。

之前我的经验更偏向于电商运营,有5年的时间都在电商圈里摸爬滚打。

但是我开始意识到,我自身更有兴趣的点其实是在市场营销,品牌营销领域。

所以近年来,我就拼命地积累品牌营销的知识和案例,力求变成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既懂怎么挣钱(电商运营做销售),也懂如何建立品牌。

但在转行的路上,显然不是一帆风顺的。

说起来,十分感谢每一份短期的经历,这些公司不仅给了我最初的信任,同时也在过程中让我得以实操一些案例,更在其中出现失败时发现了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

我也在负责这些工作的同时,开始注意到更多公司管理所产生的问题。希望这些真实的失败经验能够指导我自己未来在做管理时能够扬长避短。

【情商是个好东西,我希望我也有一个】

比如我曾经短暂入职过一家健身教练培训机构。

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一家传统企业。

公司在2011年时成立,在2012年后疯发展,一句成为私教培训领域的龙头企业。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家企业的销售负责人,一定是一位资深的实战派专家。

但是在入职后我才发现,这位销售负责人,居然是个纯理论派。

所以每天的一大重点,就是负责人给大家推荐书籍,

并互相就书籍的观点进行务虚的讨论。

比如品牌到底是什么?公司的战略如何建立?哪个营销理论是最适合我们的?

我当然不是在批判读书有错,但是只读书而不抬头看路,甚至进行实战实践,就会出现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

所以这位负责人对于市场预算的分配其实是没概念的。

有时他对于我们做的计划费用是单纯的觉得高,需要往下砍。

于是当我从这里离开不久,

就听说企业花了480万邀请了一家业内知名的品牌公司做了一套极丑的VI系统。

同时因为新校区的甲醛检测不合格就让学生入住,直接导致多名学生甲醛中毒。为此花了上百万做危机公关。

而这些钱的背后,大多是因为专业的人缺失(品牌管理者和甲醛检测评估人员),以及缺失了专人的建议。

幸运的是这家企业现金流比较健康,浪费五六百万不算伤筋动骨。

但却看得出是企业想省小钱而造成了大钱的浪费。

当然恶意来猜,480万来做一套丑爆的VI,真的不是洗钱?

当然了,一段关系的失败,一定是双方都有责任。

比如导致我直接离开的事儿,是我在后来有过几次跟负责人非常直接的争执。

这种争执来自于,领导对于业务不懂,所以给出的一些指示具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而我又因为觉得他不懂,而太过强势。

这种强势在过程中我是感知不到的。

但在这段经历告一段落后,当我翻完了《关键对话》,一下子醍醐灌顶。

一直以来,我自己对于情商的理解是:一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与每个人都相处的好。

但事实上,当我对于《关键对话》以及其他相关书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才开始重新审视“情商”两个字。

情商,其实是对于情绪理解的一种敏锐感知。

而与人为善更多只是其中一项外显的结果。

能够在与人相处时,敏锐的感知到自身和对方情绪的变化。

从而有所应对。才是情商的核心。

所以当我回想起来,我跟老板争执问题时,

要么对方开始沉默要么开始提高音调等等场景时。

我开始意识到是我自己的沟通方式,造成了诸多不好的结果。

结果反推,在沟通这件事上,情商是个好东西,我希望当时我也有一个。

经历过因为情绪问题而被踹的经历后。

我开始努力的尝试对自己情绪增强感知。

但显然在这件事上,日本的专家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我发现日本某一段时间内推出了一个理论叫做“钝感力”。

是希望人们对自己的情绪不要那么敏感,这样比较扛造。

想想某些场景下,倒也有道理。

所以你看,理论这件事,正反观点经常是同时出现的。

但如何在具体环境下灵活运用,还是需要不断努力练习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祝纯理论派早日狗带。

【圣斗士绝不会被同样的招式打倒2次,我不是圣斗士】

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一个坑里爬起来,也难免掉进同样的坑。

所以在后来我又经历过一些“分手”。

比如在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因为空降与团队不熟悉,加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活而没时间熟悉。

再次因为缺乏团队支持而孤军奋战,导致补给不足,仓皇落败。

比如在一家教育公司,初入公司需要承接年度最大的项目,而且没有容错率。

于是短时间内疯狂加班,但因为自身不熟悉,领导没想清楚,也遭遇到失败。

既然是同样的坑,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多次掉进一个坑中。

所以我开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1,进公司面试时,一定问清楚在2到3个月内是否有超大型活动需要跟进或负责。
如果有,且领域并不能说是专家。一定要谨慎入局。
因为融入团队是需要时间的,多年来我测试过,我自己融入团队至少需要2个月。
2个月后,对于公司的了解,以及在团队中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信都会有些基础。
许多项目是需要一定的软性基础才可以尝试负责的,尤其是对于公司来说的超大型项目。

2,在最近的一次失败中,后来跟同事聊天,获得了一项很好的建议,叫做学会say no,即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预期。
这样在面临一些大坑时,你因为对能力有更加精准的预判,所以就在跳之前,提前说清楚自己也许跳不过去。
那么领导也未必需要让你自己冒险。这一点很重要。
从我自身角度来说,我慢慢倒推,其实可以推到一些童年经历上的。
我小时候常常很自卑,因为个头,因为成绩,因为长相,或者是没有异性青睐等等有的没的原因。
这种自卑感存在多年后的外显是我希望与人为善,不希望看见别人因我失望。
希望人人都喜欢。所以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习惯。

但这种特质在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时,就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比如我自己明明没有H5方面深入的研究,但基于对自己的自信,却要拎一个希望短期内刷屏的H5项目。
这一定是缺乏沉淀的。所以诸如此类的一些状况下,我开始意识到,有时你说自己不会不是丢人的,而是必要的。
因为不会不丢人,不会可以学。但学习需要时间,如果某个项目短期要见效,那么不如找到更擅长的人来拎更恰当。

3,还有一项心理问题我暂时还没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我常常对直接管理自己的领导有种复杂心理。像是坏学生见到老师。老鼠见了猫。

我特别羡慕情商高的伙伴能够跟自己的领导称兄道弟没大没小。但我时常心有余力不足。
暂时不清楚是因为不熟悉,还是因为对方有权力。希望后续可以慢慢找到改正的方式。
看到文章的伙伴,如果你们也有相似的心理戏但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不妨分享出来一起讨论。





最近一段时间都很忙,今天难得有时间。

我特别喜欢看创业失败后的经验分享文章。

因为相对于成功案例的分享比较容易报喜不报忧,仅剩吹牛逼来说。

失败经验的分享更加有实际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失败背后经验的总结,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找到机会解决。

所有光鲜案例的背后,都有无数创意人抓耳挠腮的争执与焦虑。

大多数听到的案例,当事人不方便说也懒得说。

大多数没听过的案例里,是失败后羞于开口的不想说。

所以失败的案例相较成功案例反而知道的不多。

但其实创业一样,比例上九死一生。

成功的项目总是十分相似,失败案例各有各的失败。

在最后,来个小总结吧:

1,复盘失败案例,找到两套逻辑。

第一是个人技能问题,事后要单独抽时间补短板。比如PPT、Excel、H5等等具体技能。

第二是个人性格问题,这个不好办,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甚至背后有很深的心理问题。

即便解决起来很难,至少我们可以先发现问题,敏锐的察觉感觉的变化。定义问题才有机会解决。

2,放在整个人生的长度里,不要尽信所谓的职场建议。建议不一定正确。

我指的是因为惧怕跳槽可能让简历不好看,公司不愿意招天天跳槽的人等等原因,而干脆畏缩原地。

在我来看,这是一种人力角度不负责任的懒惰。

因为公司太多,人数太多,所以HR也好,用人部门也好,甚至猎头也好,都愿意找简历看上去好一点的人。

所以筛选简历会屏蔽掉一些,来提升效率。

但是对于职场混迹多年的老鸟来说,我们找工作从来不是仅仅被选择。

当你自己足够强大,自然有饭主动送上门。

而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一大堆失败,并有过失败案例的总结复盘,才能变成更加靠谱的人才。

因为他对自己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清晰。

最后我想说,职场如情场,合适的要珍惜,不合适要趁早分。

但别忘了,每次分手,记得总结经验。

“把一个人的温暖 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 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 享受过提心吊胆 才拒绝做“爱情”代罪的羔羊。”




http://weixin.qq.com/r/Hj88JKzEmPHnrehH92oM (二维码自动识别)

照例,有这样两个活动:

1,看过狐狸的失败经验分享,如果你想听一下狐狸的成果经验,可以扫码了解一下狐狸最近推出的课程。30节课,每节超过半小时,讲述营销、电商和文案等内容。原价499,打折后249,欢迎扫码。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云课堂页面。

2,配合课程,狐狸有一套99元的付费资料,你也可以在公总号回复“付费”了解一下。

关键词:剖析,深度,通过,离职,自白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