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18143453325 在线咨询
所在位置: 首页 > 营销资讯 > 电子商务 > 魔时网,SNS转型之路

魔时网,SNS转型之路

时间:2023-03-09 14:16:01 | 来源:电子商务

时间:2023-03-09 14:16:01 来源:电子商务

本期嘉宾:魔时网CEO 张锐

参与访谈:QQ群57322806

一、网站背景

方清彬:

欢迎魔时(www.Mosh.cn)网CEO张锐先生,欢迎来到聚城商业(www.citymetre.com)访谈。

张先生,你好,恭喜Mosh建外百人定格活动圆满成功,获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国际银行业联合会等机构主办的“中国国际私募股权论坛”颁发的“2008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30强”的荣誉。麻烦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魔时网。

张锐: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我知道这里都是同行中的同行,希望今天通过交流,能够让大家和我们都有收获。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魔时网的情况

www.Mosh.cn上线于2006年3月,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Mosh是一个为中国22岁到30岁之间为主的上班族人群提供社交网络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交网络,也就是所谓的SNS。

我们网站在最开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以活动信息为主的类媒体平台,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我们是一个城市活动网站,或者把我们归类为城市消费类的媒体或者社区网站中。在2007年12月份,我们做了一次比较大的改版,在产品结构和未来的产品规划上,更加清晰的向着SNS的方向在发展。城市活动信息平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色或者说是一个做的还不错的应用,但并不是我们的完全定位。

这里可以简单说说当初为什么开始想到要做这样一个网站,后来又为什么坚决的转成了SNS的结构。

最早做这个网站的时候,是因为我在我的朋友身边,发现了一种需求:就是大家经常在有空的时候,不知道城市里有什么样的有趣的活动可以去参加。

另一个发现是,互联网上的交流,无论是从IM开始也好,还是从社区开始也好,最后吸引人的一点,还是要到线下去见面

而活动似乎是一个很好能够解决这两种需求的结合,当时在中国也没有看到有类似的网站。倒是在国外出现了一系列和event相关的网站,比如meetup.com zvents.com eventful.com等。

于是我们最初的团队就决定做一个活动平台,来挖掘这方面的需求,后来做了一段时间,大概有快1年左右,我们渐渐的发现了这个模式的一些缺陷:比如本地性色彩很强、另外用户对活动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也不是那么的强,至少不是一个每天都有的需求,等等,于是我们去从用户的行为中找方向,发现用户和活动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会受到用户的朋友的行为的影响。比方说,我会参加某一个活动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的朋友首先表达了要去的兴趣,于是我也决定和他一起去,凑个热闹。

另外,用户明显在社区行为上花的时间也很多,再加上我们渐渐的对SNS的理解和研究也在深入,最后我们意识到,仅仅有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扩展到了SNS的方向上来。

目前Mosh还在不断深挖用户需求,完善产品和服务,继续加强团队的阶段,希望能在下来的互动讨论中听到大家各方面的热情意见和建议。谢谢!

二、访谈对话

1、关于创业。

方清彬:好的,谢谢张先生,现在进入访谈对话环节。在创办Mosh之前,你拥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你是摩根斯坦利,第一个在内地直接招聘至境外工作的中国籍员工。为什么放弃了稳定了工作,选择自己创业?

张锐:

我想在这里回答应该更简单一些:我想在这个群里的朋友,大部分做互联网,并不是因为觉得互联网更容易挣钱,或者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而是因为自己发自内心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自己做的工作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的价值。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是在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方清彬:当时为什么选择城市活动作为切入点?

张锐:

主要是首先我自己当时有很强烈这方面的需求,我自己就很喜欢留心城市里又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其次我发现身边的朋友里有不少人也有这样的需求,而我觉得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这种需求是会越来越大。

方清彬:从魔时网测试版上线,距今差不多2年半时间,这两年创业之路,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张锐:

感受最深的是:团队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团队是创业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好的团队,就没有任何的可能。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创新听上去有点虚,但是做起来,每个环节都很实在,我们这个团队是觉得创新是竞争中最重要的关键。

方清彬:

我记得张先生曾经说过,团队的气质决定了产品的气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的Mosh的团队?在选择创业伙伴的时候,你主要关注的是哪些东西?同时,能不能用简单几个词概括一下Mosh的团队气质,以及Mosh网站的气质?

张锐:

目前我们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吧,每个人都很重要,其中有的是在百度、奇虎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里担任过很重要的研发工作,也有的是在像抓虾等2.0公司有过创业经验的,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做互联网的之外,还有原来在娱乐行业、媒体行业有过不少经验和积累的同事,应该说我们这个团队的搭配还是挺特别的。

选择创业伙伴的时候,我们比较看重的是一个人是不是能够认可整个团队的大的方向和理想;然后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专业做事的态度;最后是看他是一个成长型导向的人还是一个结果型导向的人。

我们觉得现在的网站还是能够体现出一部分团队的气质的。我们对网站的一个基本的希望是,希望Mosh能够对用户来说有用、有趣,对应的团队的气质是:认真、专注、充满活力。

方清彬:在Mosh发展过程中,数次面临被复制被抄袭的情况,对于后起的模仿者和竞争对手,Mosh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锐:

我觉得我们赖以依靠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几点上:

1、被“学习”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不断专注的努力创新,永远不会被人全部学习完

2、很多产品的细节、包括用户体验和无形的产品规则,是很难从表面抄走的。

3、有的网站虽然学习了我们的形式,但是面对的是不一样的用户群,未必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自己的用户需求上去,这个是最关键的

2、活动与口碑传播

方清彬:上线近两年半时间,到目前为止,在Mosh上发布的活动总共有多少个?大概有多少用户参加?

张锐:活动有十万左右,平均有效活动参与用户在10人左右

方清彬:目前Mosh的注册用户数大概在什么范围?

张锐:几十万,不到一百万

方清彬: Mosh网的用户在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方面具有哪些特征?Mosh主要是通过哪些宣传推广渠道发展会员的?

张锐:我们的用户年龄层比较有趣 80%以上是在25岁到30岁之间的,14%是在22岁到25岁之间的。职业上的分布基本上是办公室人群,学历基本上是大专以上,性别上男多女少,但是差距不大,最主要的推广方式是口碑营销和媒体公关

方清彬:口碑营销,指的是通过活动中的参与用户带动其周边的好友参与并加入Mosh?还是,有更深层次更具针对性的口碑传播?

张锐:对,也包括我们会在线上线下运营一些有趣的活动 吸引用户来参与,比方说建外soho百人定格这样的活动就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方清彬:建外百人定格是一个很好的事件营销的案例,张先生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吧。

张锐:

“定格”指的是一群人在一个公共场合,突然没有征兆的静止下来,保持5分钟左右,然后再重新恢复,让身边不知道情况的人诧异不已。这种活动是从美国开始,有一个演员在网上发起并倡议大家参与报名,并且在线下组织。目的就是为了好玩,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参与到一种“演出”里的机会,体会到一种快乐,而这种方式对身边的人和社会的干扰也很小。

我们一开始是看到有网友自发的再组织,后来我们觉得这个活动可以关注,就帮助用户来完善一些活动组织相关的细节,并且在其他地方做了一些转载和推广。

活动当天在北京的建外soho,来了300多人,包括很多闻风而来的媒体,活动过程也很顺利,参加的人都玩的很开心,虽然时间很短。事后基本上北京各大新闻媒体和文化媒体都对活动做了报导,许多报导里都提到了我们。这就是整个过程,这个活动的视频我们之后也放到了各大视频网站上去,受关注的程度也不错。

方清彬:

如果我们把网站用户分成两大类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各种企业,中介机构,团体),普通用户与机构用户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张锐: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 当然是普通用户是绝大多数。但从发布活动的数量上来看,机构用户占20%-30%

方清彬:

Mosh的活动发布者主要是普通用户?目前Mosh每个月新增的可参与的活动大概有多少个?普通用户发布的比例大概占多大?

张锐:现在每个月在数千个活动,普通用户发布的比例在一半以上。

方清彬:能不能介绍一下用户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如什么发展点上,活动主要靠外联合作导入,什么发展节点上形成良性的自动自主自助活动发布循环?

张锐:

其实我们到现在都还觉得我们还没有进入到用户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团队的主要力量都是放在产品和技术上了。对于用户发布活动的这些指标,我们内部没有当作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考核。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了社区,有了人,其实自然是会有活动的。活动产品做的好,当然能够刺激更多的人使用,但是我们也不是希望所有的人来到魔时后,就是参加活动或者只发起活动,这样的假设也和现实生活不符合。

3、关于SNS

方清彬: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活动是并非Mosh的全部,Mosh希望用户在Mosh网上实现什么功能,进行哪些行为?

张锐:

我们的核心还是一个社交网站,我们希望用户到这里来,首先可以比较方便的做一些展示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愿意社交的人建立起朋友关系来,而后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和这些朋友们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通过活动的互动是一种,也会有其他的一些互动和服务,来满足他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好满足的需求。

方清彬:

Mosh是希望以活动为切入点,延伸到其他社交方面,建立除活动外的各种关系?

张锐:是的

方清彬:

活动是Mosh最具特色的地方,在活动产品还未成熟之前,导入其他产品,是否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张锐:

对,目前来说是这样 我们也不会放弃掉这个特色,创新的风险是存在的。我看到今天访谈前的一些讨论,谈到我们的圈子产品做的不好,这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有风险也不能不做,只能更加用心和小心。

方清彬:能不能简单描述一下Mosh的SNS模型?

张锐:

SNS的基本产品结构都是类似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一面是用户的展示页或者叫做空间页,另一面是用户的信息集合页或者叫做首页,用户建立起关系后,其他的应用都建立在这些关系之上。我们的结构就是这样子的。

方清彬:

面对目前SNS热潮,Mosh在与海内,校内甚至facebook等竞争上,你觉得,Mosh的优势在哪里?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差异化在哪里?

张锐:

我们觉得目前我们和这些网站目前的用户群还是有很大差异化的地方的,在满足的用户需求上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下来这几个网站的竞争,也会体现在产品战略上不是互相抄袭,而是互相差异化的过程。说的更简单一些,定格这样的活动在海内或者校内上一定会和在魔时上很不同。这些都是我们的差异化,也是我们建立优势的突破口所在。

方清彬:

我们以圈子为例:目前Mosh的圈子有1285个,内容与城市活动有关的圈子大概有多少个?活动与圈子的关联性如何,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活动由圈子发布的?

对比豆瓣的小组,“整体上看和阅读/电影/音乐关系不大,而是一个“文化生活”全方面的小组。比如,讨论美食,化妆话题等等,都是热门小组--大致围绕着某个主题,闲聊。”

Mosh的圈子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果圈子产品主要功能在于killtime,在产品与豆瓣缺乏差异话的情况下,如何与豆瓣竞争?有何独特之处?

张锐:

目前我们的圈子和活动的关联性在产品上做的并不是很好,这个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产品工作。我个人觉得,圈子产品的差异化不是竞争的发力点所在,每个sns网站的圈子功能可能都会90%以上的相似,关键还是人群的积累和其他产品上的体验、易用性等区别上。

方清彬:

能不能这么说,Mosh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实现社交产品与活动的有机融合?

张锐:可以,我们也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方清彬:目前Mosh的产品重心?

张锐:

SNS的产品重心永远是个人首页和个人空间页,以及这两个部分和其他产品的结合。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再布置我们的产品工作的。除了这点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创新,创造出来一些目前市场上不太常见的产品来满足一些还没被满足好的需求。

因为我们服务的这个人群,其实有很多需求都还没有得到好的满足。不是没有需求,是需求没有得到好的满足。这是我们的判断,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方清彬:

Mosh在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比较忠诚度较高,较为活跃的用户,不知道Mosh内部如何定义活跃会员的?目前Mosh有多少活跃会员?至少参加过一次活动的Mosh会员用户占所有用户的百分比是多少?

张锐:

我们其实现在活跃用户的行为已经不完全和活动相关了。我们有一部分用户,就来这里写blog 传相片 交朋友,和活动完全没有关系;也有一部分用户,很活跃在活动中,因此只能从访问次数和在线时间上来定义。但是具体数字我现在手头没有。

方清彬:

原先业界曾有一个关于UGC的研究,即1%的用户创造内容,10%的用户参与互动,剩下的沉默浏览,在UGC这块(包括组织活动,发表话题),Mosh的用户内容贡献的曲线分布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张锐:差不多是符合这个趋势的。我觉得这个总结是代表了社会规律的,要改变不容易。

4、关于商业模式

方清彬:Mosh有过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俱乐部”,能不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后来为什么又停止了?

张锐:

俱乐部其实很像facebook的Social Ads,就是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商业小组,用户加入后产生的互动,会随着用户的社会关系传递出去,带来更大的效果,并且能够积累和形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微型社区或者说CRM系统。但是这个产品的商业价值成立的关键,是在于你得有相当的用户群,而且要做好这个产品,并且希望能够向商家证明它的商业价值的话,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我们暂时停止了这个产品,把重点还是放回到用户身上去。

方清彬:Mosh预计会在什么发展节点上重新导入相关收费产品?

张锐:PV上千万的时候吧

方清彬:能否简单的为我们描述一下Mosh的商业模型?未来Mosh的收入来源可能会有哪些方面?

张锐:

从目前比较成型和成功的社交网络社区来看,广告、增值服务是已经很清晰的收入来源了,但是都建立在大量的用户群之上。Facebook等国外网站,在积极的探索SNS独特的商业模式,说实话,现在也在一个平原期。而且我们离收入也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没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深入的思考过。但是我们其实离活动消费很近、离各种广告也很近,目前的用户的广告价值也很容易被认可。

三、嘉宾互动环节

方清彬:好的,访谈对话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张先生,现在进入互动环节,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和张先生探讨。

张锐:欢迎欢迎 多多指教

没钳小螃蟹:魔时网的用户群比较高端,是否会造成低端用户如那些在网吧上网的人不敢上魔时网?

张锐:

目前来看 积攒的这批用户群是比较高端的,网吧用户的确不是我们的目标人群

低端的sns我觉得51已经做的很成功了,而且说实话我们这个团队未必有他们那么了解这个用户群。因此我们只做我们了解的用户群的。

流浪的猫:

不知道Mosh是不是了解going.com,也是非常关注几个城市的社交聚会活动。Mosh是不是最初计划C2C(Copy to China),预期的Niche是哪里呢?

张锐:

Going.com我们曾经很仔细的研究和学习过,但是其实我们比他们成立早了整整一年,所以谈不上当时是要C2C

老甘·爱便宜:

魔时网初期宣传怎么作的?多久开始盈利的?

张锐:

初期宣传主要就是发动朋友,后来有了一些媒体介绍和推荐,做过一些SEO和线上活动 目前还没有开始盈利

养蜂人:

网络是大众的,圈子是小众的,MOSH在从大众中集合小众这一事件上做得很成功,但针对中国难免会内向害羞,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这一点,MOSH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比如说,一个活动,可能有人感兴趣,但出于好面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等原因,很可能这个人就不会出来参与这个活动。事实上这也是线下活动总会遇到的情况。MOSH在激励“看客”参与活动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呢

张锐:

这点上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比方在活动中增加了一个功能:列出参加了这个活动的你的朋友。有一些效果。但是在产品上可能还会有很多方法还没来的及尝试,比方说在活动开始前的提醒,如果做的好的话肯定会增加用户的参与度等等。这些还需要继续努力想。

瀚海;

Mosh下一步准备怎么加强用户互动的引导和运营呢

张锐:

把产品的互动性做好,把用户体验的细节做好

蚊子.醒目仔:

魔时团队总共20多人,是如何完成对全国各地本土用户服务的?

张锐:发动热心用户,培养兼职的义工。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些做法

蚊子.醒目仔:

另外,请问Mosh对于sns社区的本土化有什么看法?

张锐:sns社区一定得本土化才能发展起来。

没钳小螃蟹:

真正愿意参与的人还只是少数,不喜欢参与和分享的人呢,你们提供什么价值给他们?活动信息?sns的用户群得到多少才能真正发挥商业价值?

张锐:对于对活动不感兴趣的人,我们这里还提供了其他社交网络的服务,你在这里还是可以表达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人和话题进行交流,等等

成 建设中:

张总,你好,刚才您讲的的 sns的产品重心的问题,能否说各种sns的差异化和切入点或者说机会,但是谢文对垂直化sns不太看好,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张锐:

谢文老师的意思是,垂直的SNS长到一定的规模后,都很难长大了。因为本来的目标市场就没多大。比方说如果我们今天还是想做一个特别喜欢参加活动的人的社区,那可能中国的目标用户群最多就是几百万人,我们能够做到100万注册用户的时候,就可能增长空间已经有限了。但是也看不同团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就是为了这一小部分人服务的话,做到这个程度也已经很成功了。

E网传媒:目前魔时网发展了两年之久,投入了多少资金,有没有找到风险投资,还打算发展几年,开始全面的赢利?

张锐:投入了多少资金,这个就不在这里公开了,我们还没有引进风险投资。我们觉得离盈利可能还有2到3年的时间。

方清彬:时间差不多了,谢谢张先生的分享。谢谢

张锐:好,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魔时网(www.Mosh.cn),谢谢方先生,

关键词:

74
73
25
news

版权所有© 亿企邦 1997-2025 保留一切法律许可权利。

为了最佳展示效果,本站不支持IE9及以下版本的浏览器,建议您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 点击下载Chrome浏览器
关闭